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使戏曲具有长久生命力
作者:刘祯 日期: 2021.02.0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 祯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 70年来,戏曲依然是人民群众所喜爱的重要的舞台艺术形式,不仅出现了大批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大量优秀剧目,迄今仍存活有348个剧种,这是百花齐放所结出的丰硕成果。而最艰巨和最伟大的工作,在于对戏曲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努力探索上,真正认识和掌握戏
感知长刚
作者:刘祯 日期: 2020.10.3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NULL
民间小戏独立的审美品格
作者:刘祯 日期: 2019.01.2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戏曲在古代文化中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民间戏曲又等而下之,最底层的当然是民间小戏。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民间小戏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但对于民间小戏价值的认定,较多集中于它对于大戏形成的历史作用,即所谓小戏的“初级形态”是向大戏“高级形态”过渡的基础。确实,小戏对戏曲发展的推动是非常显著的,因为有大戏,有
雅音弦歌
作者:刘祯 日期: 2018.11.3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琴芳梅兰”是一种创新性的艺术组合,以梅派唱段结合古琴之伴奏,让两种“雅音”跨界碰撞,相互交流,进而融汇,彼此映衬,以创造性的转换方式,让传统艺术在新的艺术语汇中,获得充满东方情韵的盎然生机。 古琴是中国古代高雅艺术的象征,乃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其音清静远古,淡恬逸雅,清风入弦,绝去炎
戏曲评论的内功与立场
作者:刘祯 日期: 2018.09.1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评论,是我这些年来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参与评论使本人对戏曲发展和理论研究现状有了更多也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我1989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读博士学位,看戏机会大增,感觉这里的研究工作和戏曲舞台、戏曲发展现状联系特别紧密。我的第一篇评论文章便是观看人艺话剧《李白》后而写的习作。毕
清唱版《琴赏牡丹》的艺术追求
作者:刘祯 日期: 2018.07.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见仁见智】 古琴与昆曲艺术,是最早进入“世界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艺术,最能代表传统艺术之精神。古琴之道,正调品弦,中正平和,音意相合,得之弦外,心通造化;昆曲之韵,四声宫商,唇吻遒会,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感荡性情。二者既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品性,又在文化精神上彼此统一,被传统文人对应成一
上页 1 2 3 ... 7 8 9 ... 13 14 1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