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论严嵩当国时期后七子的精神状态
作者:孙学堂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嘉靖后期严嵩当国,后七子厌倦政治之污浊,于是高调宣称"有不为",将精力投入文学复古,寄希望于声名之"不朽"。他们把文学看得很神圣,又感受到来自官场和文坛的重重围困,于是孤高自标,坚守壁垒,倾心结盟。同时他们又无法坦然面对仕途上的升沉得失,精神紧张而焦虑。与复古派前辈李梦阳相比,他们的风节有所不及,而个中原因还要归结到嘉靖以来政治对士人风节的持续性摧折。
从“诗之观人”说看李梦阳的文学思想
作者:孙学堂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林公诗序》强调诗可以"观人",表现的是重道德事功而非抒情审美的倾向。此论固与评论对象即林俊其人其诗有关,却也是李梦阳本人深信不疑的观念。他以"作人"自负,在江西以后却遭遇信任危机,强调"诗之观人"也有向世人剖白自我的意味。明代许多人在"观人"的意义上发挥儒家"诗可以观"的命题,李梦阳之说在尚质复古方面与前人相同,而强调"心端""气健",则表现出其文学思想的时代性。从强调"诗可以观"来看,李梦阳重视社会参与,并非宣扬"形式方面的复古"。李梦阳晚年的《叙九日宴集》将"观人"的讨论推及普通人,是他嘉靖以来生活和心理走向平淡的写照,但离晚明追求个性自由的真情论仍然很远。
“前七子”书写简史
作者:孙学堂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何景明、边贡等人在世时并未形成结盟的文人集团,"前七子"的名单是康海和王九思在嘉靖时期凭回忆"遴选"出来,由王九思和张治道、李开先等人传播开来的。从嘉靖时期到明末,弘德"七子"之说并未被主流文坛接受,包括"嘉隆七子"和胡应麟在内的复古派也不曾使用这一说法。到明末清初,才经过钱谦益的采纳,逐渐传播开来,此后经过官修《明史》和《四库全书总目》的传播而广为流行。至20世纪20年代以后,被文学史书写为"前七子复古运动"。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