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提学制度与明中叶复古文学的央地互动
作者:叶晔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的提学制度,是国家基层教学和人才选拔的重要保障,也是未第士子较早接触京城文风并建立学缘关系的一次机会。弘治陕西复古作家群的崛起,就与提学官杨一清、王云凤所创立的书院式集中教学法密切相关。后来李梦阳、何景明、边贡、李攀龙、李维桢、王世懋等复古派核心作家,亦借助各自在地方上的提学经历,采用督导教习、刊印图书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复古文学思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常规流动通道。由此形成了一条复古文学年轻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专门路径,得以制衡馆阁文学的庶吉士培养模式,保持了阁、部文学在发展规模上的相对均势状态。明代文学之馆阁、郎署、地方的三层文学格局,在此两两互动和竞争的关系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别体同传: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
作者:叶晔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互见叙事,是中国古典文学叙事的重要技法之一。自《史记》、唐人叙事诗传、宋人集部散传一脉而下,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创作传统。明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他自觉地认识到不同文体在叙事技法上的差异性特征,使用诗传、散传、乐府、史传等多种文体,结合李攀龙、严嵩二人事迹,进行别体同传的互见尝试,丰富了这一创作传统的时代内涵。甚至作者尚存争议的《鸣凤记》传奇,因关涉严嵩史实,亦可借此互见叙事之视角,考察与王世贞《乐府变》《嘉靖以来首辅传》等作品的文本关联,从而为讨论这部传奇的作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别体同传: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
作者:叶晔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互见叙事,是中国古典文学叙事的重要技法之一.自《史 记》、唐人叙事诗传、宋人集部散传一脉而下,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创 作传统.明人王世贞的互见叙事,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他自觉地 认识到不同文体在叙事技法上的差异性特征,使用诗传、散传、乐府、 史传等多种文体,结合李攀龙、严嵩二人事迹,进行别体同传的互见 尝试,丰富了这一创作传统的时代内涵.甚至作者尚存争议的《鸣凤 记》传奇,因关涉严嵩史实,亦可借此互见叙事之视角,考察与王世 贞《乐府变》《嘉靖以来首辅传》等作品的文本关联,从而为讨论这部 传奇的作者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提学制度与明中叶复古文学的央地互动
作者:叶晔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的提学制度,是国家基层教学和人才选拔的重要保障,也是未第士子较早接触京城文风并建立学缘关系的一次机会。弘治陕西复古作家群的崛起,就与提学官杨一清、王云凤所创立的书院式集中教学法密切相关。后来李梦阳、何景明、边贡、李攀龙、李维桢、王世懋等复古派核心作家,亦借助各自在地方上的提学经历,采用督导教习、刊印图书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复古文学思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常规流动通道。由此形成了一条复古文学年轻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专门路径,得以制衡馆阁文学的庶吉士培养模式,保持了阁、部文学在发展规模上的相对均势状态。明代文学之馆阁、郎署、地方的三层文学格局,在此两两互动和竞争的关系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汤显祖《芳树》与徐渭《渔乐图》关系发覆
作者:叶晔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李贽、汤显祖和袁宏道,一直是晚明文学的四面旗帜。但这四位名士之间,却没有太多的交集,除了袁宏道与李贽、汤显祖有过几次面晤外,其余诸人之间并没有当面交往的确凿记载。特别是徐渭、汤显祖这两位身兼诗歌、戏曲创作的两栖作家,既是晚明文学思想研究的焦点,又是明代戏曲史中的宠儿。可惜二人终生未能谋面,那么,我们对这两位文学巨擘可能并肩作战或衣钵授受的历史细节,只能依靠一些书信上的交往来还原了。这个时候,他们文集中的赠答诗歌、尺牍及仿效之作,就成了勾勒二人文学互动的关键线索。而汤显祖的
提学制度与明中叶复古文学的央地互动
作者:叶晔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的提学制度,是国家基层教学和人才选拔的重要保障,也是未第士子较早接触京城文风并建立学缘关系的一次机会。弘治陕西复古作家群的崛起,就与提学官杨一清、王云凤所创立的书院式集中教学法密切相关。后来李梦阳、何景明、边贡、李攀龙、李维桢、王世懋等复古派核心作家,亦借助各自在地方上的提学经历,采用督导教习、刊印图书等多种方式,建立起复古文学思想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常规流动通道。由此形成了一条复古文学年轻人才培养与选拔的专门路径,得以制衡馆阁文学的庶吉士培养模式,保持了阁、部文学在发展规模上的相对均势状态。明代文学之馆阁、郎署、地方的三层文学格局,在此两两互动和竞争的关系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