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朱棣:打仗上瘾的皇帝
-
作者:商传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强势亲征 英武盖世的永乐皇帝朱棣,原来竟是一个病人。而且他早在青年时代就患了病,终生疾病缠身。到了晚年,疾病更加严重。可是朱棣的性格刚烈,虽然身有重病,却执意北征鞑靼。 迁都北京的那年冬天,朱棣开始着手准备第三次北征。他让各部尚书一起商量一下,拿出个意见来。六部尚书来了五个,除了工部尚书没来,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都来了。尚书就是部长。 五位部长商量一番,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目前国力匮乏,需要休兵养民,不宜出师。 这时候朱棣还不知道他们商量的结果,碰巧有事找兵部尚书方宾,顺便问起北征的准备情况。方宾没有直说不宜出师,但是他婉转表示,现在粮草不足,如果出师,就更会造成粮食的缺乏。言外之意就是不要出师了。朱棣听了,心里很不痛快。 他又找来户部尚书夏原吉,问他粮食储备情况。夏原吉是永乐朝的名臣,说话也很直。他直截了当地对朱棣说:“皇上以前两次出师,都无功而返,可是国家军马储备,十丧八九。现在又是灾害频发,朝廷内外都已经疲惫无力了。况且皇上身体也不好,疾病缠身,也需要休息治疗啊。”不过夏原吉还是给朱棣留了个台阶,说:“如果一定要出征,那就派将领们去吧,您就别去了。
-
谢国桢师学记
-
作者:商传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谢国桢先生是开晚明史研究先河的卓有成就的史学大家。但多年以来,人们往往视国桢先生为史料学的名家。这固然由于国桢先生著有如《晚明史籍考》、《明代社会经济史料汇编》、《明清笔记谈丛》及《江浙访书记》等较有影响之考述史籍的著作,更主要的还在于对国桢先生生平治学缺乏了解。国桢先生二三十年代从师梁启超先生,梁先生为中国新史学开山鼻祖。国桢先生史学研究处女之作《明季奴变考》,即以社会史角度对明代江南奴仆进行阶级分析的开创性的研究,实为新史学之代表作,其后复有《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清初东北流人考》,均属全新角度之开创性研究成果。其后期的部分著述,为符合阶级斗争史观的潮流,失去了原有的学术特点与学术深度,与其生平治学的旨趣相去甚远,故而突出了其史籍考述方面的成果,造成学界对于国桢先生治史的误解。
-
“靖难之役”前的燕王朱棣
-
作者:商传
日期:
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明成祖朱棣生于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宋龙凤六年),死于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他十一岁封燕王,二十二岁就藩北平,至建文元年(1399年)发起“靖难之役”时,已经四十多岁。尽管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二十二年之中,但是以前的这四十年,不仅占了朱棣一生的大半时间,而且与他发起“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许多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一点过去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加上朱棣夺位后,对这段历史颇多忌讳,特意改窜《明太祖实录》,至使史实湮没,面目多非。我们从一些有关资料中搜集综合,分析他在这一段时间里的活动概况,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朱棣是有帮助的。
-
康熙与永定河
-
作者:商传
日期:
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永定河,《水经注》称之(氵纍)水。它的上游即桑乾河,下游原名芦沟河,也叫浑河。这条河自古以来经常泛滥成灾,素有小黄河之称。历代虽有修治,但工程规模小,作用也不大。元、明定都于今天的北京,治河之事显得重要起来,但真正治理这条河还是在清康熙年间,永定河之称也是从这时定下来的。过去人们在论述康熙治河时,只注重于他对黄河的治理,不大涉及永定河,即使涉及到了,也往往一带而过。其实,治永定河一事对研究康熙是很有关系的,他的政见、才能,他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有所体现。尤其是他那励精图治的作风,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因此,专门论述一下他对永定河的治理,也是有必要的。
-
论解缙
-
作者:商传
日期:
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秋天,一个青年来到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家中,送上一部《解氏世谱》。请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为自己的父亲写一篇墓碣铭。这个青年名叫解祯亮。是已故交趾布政司参议解缙之子。这是一份迟到的墓碣铭。二十二年前,解缙被杀,家产遭籍没,家属戍边辽东,友人和弟子们为之棺殓,暂寄于郊寺,第二年,姻亲之子通判高原始将其归葬于江西吉水灞溪乡灞溪株山之原。十二年前,仁宗即位。赦归了解缙家属。正统元年,诏还所籍家产。这篇盖棺论定的墓碣铭终于可以撰写了。
-
明文化的开放与转型
-
作者:商传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明成祖以他的自信与气魄而开创的明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开放和恢弘的特征。●永、宣时代的文化主体是官文化,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由官方组织倡导的文化工程和文化活动;二是以官员们为主体推动的带有官方背景的各种文化形式。●明中叶以后,江南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市镇兴起,民间文化随之而繁兴,取官文化而代之,成为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