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十七世纪初东北亚文化交流的“三国演义”:以林罗山为例
作者:廖可斌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十七世纪初东北亚文化交流的“三国演义”:以林罗山为例
晚明戏曲的“戏剧化”倾向—以部分稀见剧本为例
作者:廖可斌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以前研究晚明戏曲,一般只注意汲古阁《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收录的比较知名的作品,观察未免出现偏差。新编《稀见明代戏曲丛刊》共收录80种戏曲,其中至少有46种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唯一存本,其余剧本也属稀见作品和版本。将这些作品纳入观照范围,明代戏曲特别是晚明戏曲将呈现出新的图景。其显著特点之一即“戏剧化”倾向,表现为曲文明显减少,对白大大增加;曲、白更加情景化,更具表演性;更加重视运用科诨;追求戏曲结构有机化、合理化;越来越重视舞台设计等。由此可见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群和李渔的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取得重要突破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时戏曲艺术总体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晚明戏曲的“戏剧化”倾向
作者:廖可斌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以前研究晚明戏曲,一般只注意汲古阁《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收录的比较知名的作品,观察未免出现偏差。新编《稀见明代戏曲丛刊》共收录80种戏曲,其中至少有46种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唯一存本,其余剧本也属稀见作品和版本。将这些作品纳入观照范围,明代戏曲特别是晚明戏曲将呈现出新的图景。其显著特点之一即“戏剧化”倾向,表现为曲文明显减少,对白大大增加;曲、白更加情景化,更具表演性;更加重视运用科诨;追求戏曲结构有机化、合理化;越来越重视舞台设计等。由此可见明末清初苏州剧作家群和李渔的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取得重要突破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时戏曲艺术总体发展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
作者:廖可斌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
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
作者:廖可斌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凭借不朽杰作《临川四梦》,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他之所以能有此建树,自然与当时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以左派王学为代表的新思潮的影响有关,但也与他的文学史观和文体选择有关。他选择戏曲文体,不是一个偶然的举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对文学史观的思考和文体选择,领先于同时代其他最优秀的文学家,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他因此创作出了《临川四梦》等戏曲杰作,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文
汤显祖的文学史观与文体选择
作者:廖可斌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自幼天资卓越,才华绝世,他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对自己在政治、道德、学术(理学、史学、子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抱有高度期许。他之所以不受在当时政坛上权势显赫的张居正的笼络。之所以不依附于在当时文坛上声望如日中天的王世贞兄弟,之所以敢上震动朝野的《论辅臣科臣疏》等等,都与他的这种个性和抱负有关。
上页 1 2 3 ... 15 16 17 1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