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当代戏曲的现代性追求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戏曲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戏剧发展的宿题之一。戏曲的现代性追求体现在两个层面:物质技术层面和精神内涵层面。当代戏曲通过五种途径来追求现代性:一、整理重排传统戏曲经典,凸显现代性。二、以现代价值新编古装戏,注入现代性。三、以现代精神原创现代戏,发掘现代性。四、改编现代文学、戏剧经典,实现现代性。五、演绎西方文学、戏剧经典,获取现代性。这些路径是20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三并举"剧目政策的继续和升级,现在增加了许多新的时代内容,具有了新的时代特色。当代戏曲追求现代性的种种努力,亦不免遇到种种阻力以及观念上的误区,因而有成功,有不足,出现了一些反现代性、伪现代性和非现代性的情况,足见现代性的追求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无论如何,戏曲既然要在现代社会生存下去,戏曲现代化之路不可避免,戏曲的现代性追求就没有止境。
-
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理论误区与现实选择 ——兼谈张曼君“新歌舞剧”的历史定位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戏曲现代戏创作至少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理论误区:一是把程式性作为中国戏曲的一大特征,进而认为,戏曲现代戏创作如果不实现程式化,就不是戏曲;二是把行当化视为戏曲的又一特征,进而认为,戏曲现代戏必须用行当塑造人物,否则就不是戏曲;三是把"戏曲化"作为创作的目标,把"戏曲化"作为评价现代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然而对什么是"戏曲化"却语焉不详。但是这些理论误区并没有束缚戏曲现代戏创作的实践。以张曼君为代表的戏曲导演,在现代戏的创作实践中,创造了"新歌舞剧"现象。这实际上是回到了传统戏曲诗、歌、舞三位一体的以"乐"为本位的综合艺术形态上,从而突破了"程式化""行当化""戏曲化"的魔咒,探索出了戏曲现代戏创作与发展的新路。
-
本体与价值:论当代戏剧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中国戏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是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当代戏剧应该具备民族性。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继承了本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结合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历程而提炼出来的,在当下中国具有普遍共识,应该成为戏剧创作中的基本价值观。然而,无论在本体层面的民族性守护上,还是在价值层面的现代性追求上,当下的戏剧都存在严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最佳组合,探索用民族化的形态表达现代意识的多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弘扬我们的民族形式与艺术精神,借鉴西方的现代精神,重铸现代戏剧之魂。
-
从“题材决定论”到“写意戏剧观”:戏剧创作观念的解放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创作领域是“题材决定论”从提出到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展开,戏剧界提出了“写意戏剧观”和“传神史剧论”,这是戏剧创作观念的一次重大解放。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题材决定论”又有一定的回潮,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艺创作“有高原无高峰”现象的出现。今天我们只有坚守思想解放的成果,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可能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
-
上海与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度西潮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一中国现代戏剧的"两度西潮"这个概念最早是台湾戏剧家马森先生提出来并进行了深入的论述\'(1)\',现在已基本上被学界所接受。戏剧史家董健先生对"两度西潮"不仅有精彩的概括,而且对其同与异有精辟的分析:第一度"西潮"发生在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前后后的二十多年间。这次"西潮"的结果是动摇了中国古典戏曲的统治,产生了话剧(起初叫新剧)这一取法西方戏剧的新型艺术,并确立了写实主义在戏剧文学创
-
戏曲改革与“十七年”戏曲经典的生成研究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审批号:15BB018"十七年"戏剧史上的"经典"是如何炼成的,有怎样的得与失,它们对传统是如何继承和扬弃的,对现代性做了怎样的探索与想象,对今天的戏曲剧目建设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应该加以研究和回答的。本课题的基本思路是,回到历史的现场,对各地方戏代表性剧种经典的生成过程进行考察,探究它们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的艺术锻造,梳理其改编的作品如何从过去的版本变成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