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
戏曲改革与“十七年”戏曲经典的生成研究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审批号:15BB018"十七年"戏剧史上的"经典"是如何炼成的,有怎样的得与失,它们对传统是如何继承和扬弃的,对现代性做了怎样的探索与想象,对今天的戏曲剧目建设有怎样的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应该加以研究和回答的。本课题的基本思路是,回到历史的现场,对各地方戏代表性剧种经典的生成过程进行考察,探究它们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的艺术锻造,梳理其改编的作品如何从过去的版本变成当时的
-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引言以理性科学的实证精神认识世界是西方近代社会以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便是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崛起。现实主义/写实主义(Realism)是西方文艺发展到了19世纪结出的硕果,是西方文艺进入现代阶段的重要表征。是否坚持现实主义可以视为文艺创作是否具有现代性、是否跨入现代社会门槛的重要指标。西方戏剧以易卜生为"现代戏剧之父",即是因为易卜生是戏剧界敢于直面
-
汤显祖·临川四梦·怀疑主义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汤显祖是一个典型的怀疑主义思想家、戏剧家。他的人生阅历与哲学思想都曲折地反映在"临川四梦"中。本文从怀疑的内容、怀疑的条件、怀疑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汤显祖怀疑主义思想的形成与表现,并认为从怀疑主义的意义上肯定汤显祖,是最恰当的,也是最高度的肯定。
-
从李玉茹看现代戏曲教育的成功实践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2010年11月7日,由上海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主办的"传承.生命.创造——李玉茹与20世纪下半叶京剧的创作、演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李玉茹8岁入中华戏曲专科学校,16岁毕业组班"如意社",与诸多名家合作,名声鹊起。曾向京剧旦行各名家学习,塑造过众多动人形象,作为一位优秀京剧表演艺术家,她在京剧表演理论研究、京剧艺术教育、剧本文学创作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被誉为京剧界少有的才女、奇才、全才。本次研讨会,与会者以新思考、多视角,回顾李玉茹丰富独特的艺术人生、艺术创造及艺术成就,并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发表研讨会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
回归戏剧本质重建戏剧精神
-
作者:李伟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近来,南京大学出品的《蒋公的面子》和北京人艺演出的《喜剧的忧伤》,这一南一北两出话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了全国性影响.如果仅仅是一出《喜剧的忧伤》,我们会简单地以"明星效应"来做解释,然而《蒋公的面子》告诉我们,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呢?似乎是一种巧合.这两个戏都是喜剧,而且背景都是1940年代的重庆,似乎暗合了当下颇为盛行的"民国热".《蒋公的面子》是一部原创剧目,说的是:1943年,蒋介石要到中央大学当校长,但很多教授并不欢迎,为了赢得支持,蒋介石要请一些教授吃饭.文学院几位接到请柬的教授在去不去赴宴的问题上,各有心思,颇为犹豫:要不要给蒋公这个面子呢?最后去了没有,后人不得而知.但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期间,这一历史问题却使他们寝食难安、一筹莫展、备受煎熬……
-
看似平易实艰辛 ——五四反思与王元化京剧观的形成
-
作者:李伟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在王元化百年诞辰之际重温他的京剧观,特别有意义。他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京剧的振兴与发展所作的思考很有价值。他认为在道德观念上,京剧是中国文化大传统向小传统传播的媒介、载体;从表演体系看,京剧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比兴的思维方式、心物交融的抒情方式和在创作与欣赏中善入善出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虚拟化、程式化、写意型"的完整体系。因此京剧的振兴与发展应当坚持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方针。王元化的京剧观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主要是在"五四"反思的基础上,对"五四"新旧戏剧论争以及新中国戏曲改革实践进行反思的结果。尽管关于京剧改革的议题,王元化的思考尚有引而不发、破而未立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沿着他的思考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