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游弋于中西体用之间:王安祈戏剧创作论
作者:李伟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安祈(1955—)在台湾乃至整个华人文艺圈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神奇地将戏迷、学者、编剧、剧团管理者等身份集于一身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这归根结底乃因为她不仅是一个超级大戏迷,而且是一个以爱好为职业的人.中国素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说.王安祈之于京剧,就属于"乐之者".她常常说,京剧是她的第二生命,剧院是她的第二家园.能将职业与爱好结合起来的人生是幸福的,这样的人生也必然是富有创造力的,所以她在与戏剧有关的研究、创作、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能做出巨大的成绩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凝历史中国艺术精神,塑当下社会心智形态
作者:李伟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去年,剧作家赵耀民"蛰伏"五年的作品《志摩归去》在上海首演。从期待到争论,《志摩归去》的上演,让上海的话剧界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波动。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上海千人计划学者颜海平的关干《志摩归去》的对话发生在该剧上演后不久,之所以要"沉淀"半年之后发表,是期望我们可以更冷静地研究赵耀民的剧作,更冷静地思考舞台上的剧中人行为,以探讨我们今天应该具有怎样的艺术精神。
论罗怀臻剧作的现代意识
作者:李伟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罗怀臻剧作的现代意识,主要表现在反思与批判专制王权与注重塑造有缺点的男性英雄人物和有情有欲的女性主人公上,但他的英雄人物塑造到了后期也开始追求神圣、完美,女性主人公也过于歌颂其牺牲精神,这都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物塑造的失真,也对其现代意识的表达有所损害。总体上看,他的现代意识是与时代潮流保持呼应并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的。
武训故事的阐释空间
作者:李伟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作为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个被写入正史的乞丐,武训的办学精神乃至人生境界已成为一种标杆。从武训逝世到1951年电影《武训传》被批判,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团体、任何政权对武训及其精神有任何质疑,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已经开始被神化,成为积贫积弱时代教育救国理念、改良主义理想的化身,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欧阳予倩与20世纪中国戏曲改革
作者:李伟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20世纪中国戏曲改革史上,欧阳予倩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从新文化人的立场出发,以新歌剧的理论倡导与艺术实践,以新式的戏剧艺术教育活动,把中国戏曲重新带回了与社会大众和时代思潮相联系的轨道。他和田汉等人一道,开创了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事业。
国族、阶层、性别:多元文化的投影与嬗变:白蛇故事当代演绎的三个版本解读
作者:李伟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白蛇故事依然是各种艺术形式争相改编、演绎的重要对象。在当前的戏剧舞台上,白蛇故事改编折射出怎样的文化内涵?本文发现,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议题均在白蛇故事的改编中有明显的渗透和探究,如1990年曹路生版话剧《白娘娘》关乎民族/种族的融合与共处议题,罗怀臻版越剧《蛇恋》涉及阶级/阶层的对立与弥合议题,而香港作家李碧华小说《青蛇》及其改编本同名电影和话剧,则渗透了性别意识、身份认同和欲望表达等时代议题。白蛇故事的丰富意蕴似乎潜藏着无限的阐释空间,有待于艺术家进一步开掘。
上页 1 2 3 ... 5 6 7 ... 14 15 1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