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刘基与元末明初学风
作者:商传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著名学者谢国桢先生曾经谈到元末明初的学风:"刘基、宋濂等人,出仕明朝,成了明朝开国的中心人物。但是像叶子奇等反浮沉下僚,甚至于得罪以死。因而有许多士大夫如陶宗仪、杨维祯、孙作等人,他们宁肯优游林下,不肯出仕明朝。因为在明太祖的严威之下,稍不谨慎,如高启、叶子奇等人就得到杀身下狱的大祸。在明太祖的大诰上有‘士不为君用则死’的条例,甚至为明太祖所任用的官吏,今天
史学传统与晚明史研究
作者:商传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结合晚明史研究,回顾梁启超《新史学》发表百年来中国“新史学”三次高潮.作者认为,新与传统原是相对概念,但今“新史学”则多指引进西方史学理论的研究.中国新史学三次高潮均受外来史学理论影响,其中不乏经验教训:一是20世纪50年代后教条主义对于史学的影响;一是近年来中国史研究的西化倾向.作者不反对引进新史学理论,但反对教条主义;并认为新史学不能抛弃中国史学传统,21世纪中国史学仍是汉学的史学,而非西学的史学.
晚明国家权力异化的历史思考
作者:商传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对于明末"民变",过去我们将其作为阶级斗争激化的表现。日本和西方学者的研究,关注相关事件构成的复杂性,但仍将其定义为"民众起义"或者"民众叛乱"。近年,中国台湾学者借用西方社会史学者的观点,提出"集体行动"说,不再强调其对于政府的"叛乱",而且明确指出其并不以推翻政府为目的。本文在此前研究基础上提出,社会转型期不同利益诉求与国家异化是造成明末"民变"的根本原因。
被误读的晚明(下)
作者:商传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臣骂了皇帝,皇帝却不敢反应。结果慢慢地留中的奏折就越来越多……明朝君主专制的制度已经松动了,人们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侯外庐先生曾经评价晚明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很多著名的文人都想做晚明人。明朝需要什么呢?明朝需要的是政治改革,可惜这个政治改革没有一个人做出来,不仅做不出来,还直接形成了党争。
从蠲赈到减赋
作者:商传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朝处理灾害政策,在明初曾有明显的转变过程,即从以官方一次性蠲赈与减免租赋,逐渐演变为普遍的减赋与减赋后的地方救助。这主要是因为明朝中央集权能力的下降和基层社会空间的变化,以及明初伴随着国家总体政策由重赋向减轻赋税的变化,从而引发其后应灾政策的变化。
朱棣:打仗上瘾的皇帝
作者:商传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强势亲征 英武盖世的永乐皇帝朱棣,原来竟是一个病人。而且他早在青年时代就患了病,终生疾病缠身。到了晚年,疾病更加严重。可是朱棣的性格刚烈,虽然身有重病,却执意北征鞑靼。 迁都北京的那年冬天,朱棣开始着手准备第三次北征。他让各部尚书一起商量一下,拿出个意见来。六部尚书来了五个,除了工部尚书没来,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都来了。尚书就是部长。 五位部长商量一番,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目前国力匮乏,需要休兵养民,不宜出师。 这时候朱棣还不知道他们商量的结果,碰巧有事找兵部尚书方宾,顺便问起北征的准备情况。方宾没有直说不宜出师,但是他婉转表示,现在粮草不足,如果出师,就更会造成粮食的缺乏。言外之意就是不要出师了。朱棣听了,心里很不痛快。 他又找来户部尚书夏原吉,问他粮食储备情况。夏原吉是永乐朝的名臣,说话也很直。他直截了当地对朱棣说:“皇上以前两次出师,都无功而返,可是国家军马储备,十丧八九。现在又是灾害频发,朝廷内外都已经疲惫无力了。况且皇上身体也不好,疾病缠身,也需要休息治疗啊。”不过夏原吉还是给朱棣留了个台阶,说:“如果一定要出征,那就派将领们去吧,您就别去了。
上页 1 2 3 ... 80 81 82 ... 96 97 9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