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从“真诗乃在民间”看李梦阳晚年对诗歌复古的反思
作者:刘坡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为了矫正因追求古"格调"而在摹拟复古过程中出现的弊病,使复古派所主张之"格调"说与"真情"说相契合,达到其"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古法,罔袭其辞"所追求的理想创作状态,晚年从尊情出发提出"真诗乃在民间",强调诗歌的真切之情、自然之音。
心灵放归的歌吟——汤显祖《千秋岁引》赏析
作者:董晔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千秋岁引》是汤显祖徽州之行(1608年)后写的一首词,作品借棋局谈人生,积郁着经历宠辱得丧生死之情后的哲思。得益于徽州自然风光之陶冶,至交汪廷讷沉溺诗书、超脱世俗的生活哲学之影响,汤显祖心中残存的矛盾纠结荡然无存,彻底释然、放下,他的精神世界由此进入新的状态——告别世俗、亲近自然、洒脱率性、自由自在。
“宏襟宇而发其才情”——明代前后七子自赎性反思散点的聚焦
作者:陈书录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弘治年间崛起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和嘉靖年间复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相继称雄于文坛近百年之久。对于他们勃兴文学复古运动的群体形象,历来文学批评家大多以“拟古”二字加以概括。然而,叶燮、王渔洋等人,却在心平气和的再三审视中,看到了七子派的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有得与失的两面性,认为在反对“剽窃摹拟”、尊重创作个性方面,王世贞等人的诗评“间有大合处”。虽然他们对七子派文论中的“大合处”缺乏系统性的阐述,对其“间有大合处”的动因缺乏深刻的剖析,但却开启着人们深远的思索。
“宏襟宇而发其才情”——明代前后七子自赎性反思散点的聚焦
作者:陈书录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弘治年间崛起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和嘉靖年间复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相继称雄于文坛近百年之久。对于他们勃兴文学复古运动的群体形象,历来文学批评家大多以“拟古”二字加以概括。然而,叶燮、王渔洋等人,却在心平气和的再三审视中,看到了七子派的诗文创作与文学主张有得与失的两面性,认为在反对“剽窃摹拟”、尊重创作个性方面,王世贞等人的诗评“间有大合处”。虽然他们对七子派文论中的“大合处”缺乏系统性的阐述,对其“间有大合处”的动因缺乏深刻的剖析,但却开启着人们深远的思索。
文学的社会参与不能违背自身规律——对李梦阳文学思想的反思
作者:阮国华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除了还原历史以外,更应该从中总结规律、寻求殷鉴.数百年来,之所以对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争议不休,除了它本身是一个缠夹的矛盾结构外,也由于研究者往往对其有关观点和创作状况归类铺陈较多,而对其内在规律、思想核心特别是有价值的殷鉴挖掘、总结较少.笔者认为,尽管李梦阳以复古为旗帜,以重格调和主情为其文学观点之两翼,但只要全面地作一番知人论世的工作,并将其文学观点与其实际运作联系起来考查,就会发现,其文学思想的核心乃在于通过文学进行社会参与,即通过文学复古来振奋士心,制造盛世氛围,为挽救明王朝之颓势、振兴朝纲服务.当他的这种努力与文学自身规律相结合时,便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影响;但当他为了社会参与而从"本诸法"、"祖其格"和因袭模拟等方面违背甚至抹杀了文学自身的规律时,他便得到了在当世和后世屡屡为人诟病的败绩和教训.这种对文学自身规律的违背和抹杀有其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今天看来,他的教训以及他本人对这个教训的总结和反思恰恰又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殷鉴.
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
作者:向勇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这组笔谈,是对世纪末中国美学的一次系统总结.《超越局限》是对2000年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综述.作者在充分肯定这一年研究进展的同时,特别指出正如整个当代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出后现代思潮的阴影一样,新世纪美学的发展同样必须摆脱这个阴影的侵蚀.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基本课题是建立真正当代中国的美学.这个美学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要显示中国的特色,而且真正要成为中国人文教育、精神发展的活力元素.《沉静进展的美学原理研究》总结了2000年美学原理研究的新进展,分四部分:(1)审美形而上学;(2)审美心理学;(3)现代科技与美学理论;(4)美育与自然美.《成果丰硕的中西美学史研究》系统梳理2000年中国美学在中西美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全文分三个部分:(1)中国美学研究;(2)西方美学研究;(3)中西美学比较研究.《风势尚健的审美文化研究》系统梳理2000年中国美学在审美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全文分四个部分:(1)审美文化的理论建设;(2)大众文化解读与批判;(3)文化的时尚化发展研究;(四)大众传媒与审美当代性.这个总结对于发展新世纪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发表这组笔谈,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