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王廷相文学思想探析
作者:汪正章 日期: 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弘治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徐祯卿、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等人为反对“台阁体”诗文和“理气诗”、“八股文”等虚饰、萎弱文风而大力提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颇具声势,世称其为“前七子”。
康海文学思想初探
作者:汪正章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弘治七子”(史称“前七子”)为排除“台阁体”诗文和“理气诗”、“八股文”等虛饰、迂腐的文风而倡“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确有其积极意义。然而“前七子”在率领“文学复古运动”的过程中,至正德年间却出现了分化:李梦阳倾向于刻意拟古;何景明则倾向
薛蕙的文学观
作者:李庆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的正德、嘉靖、到万历中期,或者说16世纪前半叶的文学,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兴盛的时期。在有关论著中,对这一时期论说,主要都集中在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归有光的唐宋派等流行的文学
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
作者:章培恒 日期: 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的明王朝自万历年(1573—1619)起就进入了晚期。在晚明时期,有一种新的文学思潮令人注目。它的主要内容,是主张文学勇敢地,不受束缚地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那是跟以李贽(1527—1602)为代表的肯定人的欲望,要求个性自由的观点联系着的,说得更确切些,晚明文学的新思潮实以上述观点为基础.所以,推进这种新思潮的最优秀的选手如汤显祖(1550—1616),袁宏道(1568—1610)等,都对李贽十分钦
李梦阳诗学思想的尚法观
作者:黄果泉 日期: 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中叶,文学思想颇为活跃的文坛上,李梦阳以文学复古主义而著称,诗文复古主张无疑构成了他诗学思想的外部标志;但是,李梦阳的复古主张既不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由来已久的复古思想的机械重复,也不单纯强调一种创作技巧上的要求和取向,而是有着深刻的内在依据,这就是李梦阳诗学思想中的尚法观。尚法观与诗文复古主张的结合,确切地说,诗文复古主张植根于尚法观,使得他的文学复古思想与前此一般的复古论
文学的社会参与不能违背自身规律——对李梦阳文学思想的反思
作者:阮国华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除了还原历史以外,更应该从中总结规律、寻求殷鉴.数百年来,之所以对李梦阳的文学思想争议不休,除了它本身是一个缠夹的矛盾结构外,也由于研究者往往对其有关观点和创作状况归类铺陈较多,而对其内在规律、思想核心特别是有价值的殷鉴挖掘、总结较少.笔者认为,尽管李梦阳以复古为旗帜,以重格调和主情为其文学观点之两翼,但只要全面地作一番知人论世的工作,并将其文学观点与其实际运作联系起来考查,就会发现,其文学思想的核心乃在于通过文学进行社会参与,即通过文学复古来振奋士心,制造盛世氛围,为挽救明王朝之颓势、振兴朝纲服务.当他的这种努力与文学自身规律相结合时,便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和影响;但当他为了社会参与而从"本诸法"、"祖其格"和因袭模拟等方面违背甚至抹杀了文学自身的规律时,他便得到了在当世和后世屡屡为人诟病的败绩和教训.这种对文学自身规律的违背和抹杀有其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今天看来,他的教训以及他本人对这个教训的总结和反思恰恰又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殷鉴.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