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考论
作者:刘佳莹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吴炳是晚明著名的临川派传奇作家。他一生为官直至内阁学士,先后辅佐明室七位君主。吴炳的生平和作品在文学研究中历来有不少存疑。学术界研究多着重于他的死节和单本剧作。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晚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对于吴炳的生平进行梳理,对其死节考述各方见解。对《粲花斋五种曲》进行系统的审视研读,对其曲学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予以客观分析论证。从而对吴炳在晚明戏曲史上的地位做出公正的评价。本文拟分为五章,引言部分整理前人研究吴炳的成果,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论述晚明时代下戏曲创作的社会环境,以及吴炳其人经历了科举被诬、官职更替、官场纠纷、辞官创作几个重要阶段,梳理总结前人关于吴炳死节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探索《粲花斋五种曲》本事溯源,“小青题材”的演进和赋予其新的内涵,《画中人》叙事模式和文本结构的再创造,《绿牡丹》著者的考证和蕴含的社会理想;第三章重点研究吴炳的戏曲观,以及他对汤显祖“情至观”的效仿,对吴江派技巧的吸收学习,在“情学观”指导下的艺术创作。第四章着重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吴炳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人物。第五章主要是分析吴炳传奇的艺术特色,结合布局技巧、曲词艺术等方面。结语部分对吴炳及其创作戏曲的地位进行评价。吴炳的剧作为晚明传奇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万历剧坛传奇创作繁荣原因初探
作者:杨飞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中国戏曲发展到明朝,已呈全面成熟之态,“传奇”以其“别创之格”成为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成熟的艺术规范。传奇创作在万历朝获得较为全面的繁盛,其中汤显祖和沈璟的传奇创作,成为当时剧坛最亮丽的风景,作出“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他们并与同时代其他作家共同铸就万历剧坛的辉煌。因此探究明万历朝传奇繁荣的原因,对研究中国戏曲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解,构思了全文。 文章分三个部分:一、万历剧坛传奇创作整体风貌。二、万历传奇创作繁荣原因。作者以为明代传奇在万历朝的繁荣,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社会矛盾的刺激;(二)“至情”思潮与佛道思想的推动;(三)“举国若狂”的戏剧风尚;(四)体制、声腔的改革;(五)戏剧理论的指导。正是这诸方面因素在万历朝的和谐融合,促进了传奇创作在这个时代的繁荣。三是结语。就以上诸种因素而言,实则归纳为两点:一是创作主体个性的独立;一是创作客体的历史积淀与创新。正是它们的合力才造成万历剧坛的辉煌。
法律 至情 结构:沈璟、汤显祖、李渔填词观及其对传奇文体本色的定位研究
作者:王铭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填词”并非仅限于今人所界定的“词学术语”,它源于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从而也成为元明清文人杂剧、传奇创作的称谓。将戏曲创作称之为“填词”,并非仅是术语的沿袭或借用,而是评价标准的传承。它表明了文人进行杂剧、传奇创作时,在有所创新之时,对旧标准仍有所坚持。分析明清文人“填词”观念的差异和转换,可为认识传奇艺术特征提供一个可行的角度。 在明清众多文人“填词”观念中,沈璟、汤显祖和李渔三人的主张具有代表性。沈璟重视“法律”,主张“名为乐府,须叫合律依腔”,“用律诗句法须审详”,“纵使词出绣肠,歌称绕梁,倘不谐律吕也难褒奖”,他坚持传奇的音乐性和演出性的立场极为坚定。“法律”说,来自于文学与音乐结合时对音乐性的关注,来自于对传奇艺术演出特征的尊重,来自于对传奇发展前途的担忧。“法律”说不仅历史依据源远,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它批评了传奇发展中忽视音律规范的不良现象,从而使传奇正常发展得到理论上的保障。讲究音律,显然是传奇艺术的特征之一。 汤显祖提出传奇应该表达“至情”,看重“自然灵气”,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强调创作主体情感的抒发,强调文学的生命力呈现。《牡丹亭》即是“至情”...
吴炳《情邮记》传奇研究
作者:马佳雯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吴炳是晚明优秀的文学家,一生忠君爱国,大义凛然。晚年追随永历帝;武冈之变中,护送世子走城步,为清兵所执送衡州,不屈而死。吴炳现有《粲花斋五种曲》传世。剧作文辞优美,结构精巧,音律和谐,广受赞誉。《情邮记》最早完成,也是唯一有单行本传世的作品,传播上具有独特性。《情邮记》曲体规范,曲牌、套数选择上总体熨帖,使用时严谨又不失灵活。全剧所用曲牌大多遵循晚明标准曲谱,部分曲牌的使用反映出当日舞台实际使用状况;音律和谐,特别是用韵十分规范。全剧所用套数众多,南套、北套、南北合套均有涉及,构套形态多样,联套灵活;注重排场派角、剧情配套,可见吴炳精通联套技法,熟悉场上实际。曲体艺术层面,《情邮记》为后四种传奇奠定了良好基础。《情邮记》的结构艺术颇具特色。其“一生二旦”的双线结构,体现了传统“一生一旦”双线结构的变化与发展。男主人公主动态动作贯穿始终,较之以往才子佳人戏曲中的男性形象有所突破。女主人公则随势而进,稍显被动,戏剧感染力较弱。剧中穿插性剧情与次要人物承担了重要的结构功能;情节安排运用巧合、延宕、误会诸法,足显技巧。《情邮记》重视净丑脚色调度,净丑场面往往具备结构与思想的双重作用,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后四种传奇中,吴炳创作净丑脚色越发娴熟,他的净丑艺术对后世影响深广。“情邮”思想首见于《情邮记》,是吴炳情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情邮记》序言《情邮说》歌颂真情,强调情为客观存在,肯定真情的力量,继承了汤显祖的“至情观”。《情邮说》是“情邮”思想的理论总结,指导了《粲花斋五种曲》的创作。《情邮记》对“情”进行了深入探讨。剧作强化了真情的力量,强调“才”为“情”产生的基础与动力,体现出对女性爱情选择的基本尊重,是吴炳“情邮”思想的具体演绎与进一步完善。《情邮记》是《粲花斋五种曲》中最为纯粹的一部,唱响了一曲歌颂至情的赞歌,其纯粹性在晚明剧坛颇显特殊。以《情邮记》为代表,当时剧坛涌现了一大批至情主题传奇作品。这些创作回应了汤显祖的“至情观”,推动了《牡丹亭》的经典化。《情邮记》还给予了社会现实一定的关注。剧作揭露了权贵的丑陋面目,展现了吏治的混乱,传达出吴炳的家国忧思之情。《情邮记》“一夫双美”的设置,是对晚明社会爱情婚姻状况的呈现,体现出封建士大夫的爱情理想。剧作表现才子追求双美,是文人理想的直接表达,也是作家理想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矛盾的表现,在当时剧坛较为别样。但从今人角度视之,此为作品思想与文人审美的调和,具有历史局限性。囿于文人审美意趣是《粲花斋五种曲》的通病,也是当时晚明风情喜剧的通病。《情邮记》曲体、结构、思想各具特色,最难得之处在于三者有机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因此,综合看来,《情邮记》是一部优秀的传奇作品,在晚明剧坛有一席之地。创作上,《情邮记》为吴炳之后的四部传奇奠定了基础,也为晚明传奇艺术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秦楼月》传奇研究
作者:韦昊云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朱素臣,名(?),字素臣,号荃庵,江苏吴县人,戏曲作家,生卒年不详,学界多数认为其生于1620年左右,卒于1701年以后。与朱佐朝为兄弟,是活跃在明末清初民间剧坛中的苏州派作家群体的中坚力量。著有《十五贯》《文星现》、《秦楼月》等传奇作品。其中独立创作十九种,与他人合著、参与编次传奇四种。然而,学界一直缺乏对《秦楼月》传奇完整的研究。本文主要以《秦楼月》传奇为研究对象,集中考察它的故事来源、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重点分析它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在前人的基础上,探讨该传奇所折射出的严中有宽、不违伦理的情感观与忠孝节烈的治世观,分析出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思想观念的倒退;着重考察四个主要形象,即书生、妓女、清官、豪侠,关注作家如何将个人情感观念注入人物之中,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包括绪论和三章。绪论:概述《秦楼月》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朱素臣传奇创作生涯与《秦楼月》故事溯源。本章对朱素臣传奇创作作品种类、篇目进行梳理,对其创作风格简要概述,梳理《秦楼月》故事内容及各家述评,并重点对其故事来源进行合理的考据和思考。第二章:分析《秦楼月》传奇的思想内容。本章首先对明以来,主情文学思潮的大致脉络进行简要梳理,介绍《秦楼月》传奇产生的社会背景;其次,对给予朱素臣创作极大影响的汤显祖文化内核略作剖析;最后,重点阐述在《秦楼月》传奇中,作家对汤显祖文化内核的继承与背离,得出结论:尽管剧作中时时闪现着汤显祖思想内核的身影,却一直没有背离朱素臣的思想观念,即严中有宽、不违伦理的情感观与惩恶扬善、宣扬教化的治世观。第三章:分析《秦楼月》传奇的人物形象。重点分析了吕贯、陈素素、袁昭与刘岳的形象。书生轻视功名、重视爱情;妓女强烈的贞节意识、官吏清正廉洁、为民做主,豪侠之辈淡泊名利、侠者心肠,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创作思想与动机。
沈璟传奇艺术形式研究
作者:余治平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与沈璟均为晚明戏曲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戏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戏曲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与汤显祖不同,沈璟更趋向于对戏剧艺术形式方面的改革,从总体上而言,他的剧本较之汤显祖剧作,更表现出适合舞台表演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结构上,强化戏剧性,注重加强故事的曲折与悬念,使之更适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语言渐趋通俗,但又不至于低俗,尤其是净丑与生旦的语言各有特色,基本上能够符合人物的“类”性格特征,但仍然保留着文词派的某些弊病;在曲辞创作中,叙事性成分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戏剧作品的韵味,也意味着其作品逐渐向“剧”的趋势演进。表演体制上,缩长为短,尤其是杂剧化形式的革新,使他在戏曲发展的历程中具有典范意义;脚色体系初步成熟,尤其是净丑角色的分工已具成熟的雏形;舞台场面丰富生动,对于某些复杂、奇特的场面,沈璟尽可能对此进行细致的提示,交代如何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舞台演出脚本的雏形,尤其是对于后人了解晚明时代的戏剧舞台演出实际提供了某种可资借鉴的史料。本文截取沈璟传奇的艺术形式这一横断面,进行全局性的个案考察,并把它与汤显祖传奇(主要是《牡丹亭》)放在同一历史平面进行探讨,从文学剧本和舞台表演两个方...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