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人文思想
作者:张玲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呼唤人性的解放。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喜见另一个汤显祖
作者:孙惠柱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上海昆剧团的《紫钗记》,让我们看到了汤显祖的那个梦的味道很少、人间烟火气十足的另一面。《牡丹亭》可以说是中国戏曲中最优秀的剧本。但若是人们因为喜欢《牡丹亭》,就以为中国古代女子全都像杜丽娘那样,婚前只能见到父亲(杜宝)和教师(陈最良)两个男子,只有做梦才能遇到从未见过的白马王
从《紫箫记》到《紫钗记》看汤显祖创作思想的变化
作者:傅涌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戏曲创作家,28岁时就根据唐代传奇《霍小玉传》做了他的第一部传奇《紫钗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任职时重新更改了《紫箫记》,是为《紫钗记》。《紫钗记》被誉为"临川四梦"第一梦,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之一,而《紫箫记》身为《紫钗记》的前身,前后两部作品可以说代表了作者不同人生历程的一个缩影,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创作技巧的进步。
从《紫箫记》到《紫钗记》:汤显祖创作中“情”的演变
作者:李超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海若士,一称若士,自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自幼天资聪颖,擅长作五言、七言诗歌,为人刚直,颇爱结交“气义”之士,万历五年(1577)和万历八年(1580)因拒绝首府张居正的拉拢而两次落第。汤显祖的戏剧创作始于万历五年(1577)的《紫箫记》,好友帅机称其为“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万历十五年(1587),汤显祖开始将《紫箫记》改编为《紫钗记》。本文是对汤显祖处女作《紫箫记》和“玉茗堂四梦”第一部《紫钗记》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紫箫记》反映了“情”与“时间”之冲突,体现了汤显祖对于“时间”的“怀疑”,《紫钗记》则突出了“情”与“社会”的抗衡,体现了汤显祖对于“情”的“确认”,从《紫箫记》到《紫钗记》,展现了汤显祖创作中“情”的演变过程。
解读汤显祖戏剧《紫钗记》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特征
作者:王晓辉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紫钗记》作为四梦之首备受关注,但论者对此剧褒贬不一。文章就此剧的结构和剧中的霍小玉、李益的形象加以分析,认为《紫钗记》的结构针线细密,人物塑造充分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因而是一部成功的剧作。
论李益形象的改变与戏剧形式之关系:以汤显祖《紫钗记》为例
作者:李雁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戏剧中某些人物的功能,就是为戏剧冲突赋予动机,为矛盾发展提供推动力。卢太尉的出现使汤显祖《紫钗记》克服了其前身《紫箫记》缺乏戏剧性的致命伤,也使李益的形象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李益内在的薄幸秉性被转化为卢太尉可见的威逼利诱行为,李益随之变成了可爱的纯情天使。这表明戏剧的独特形式对角色的设置有特定的规定性,并在中国古代文学那些流传不息的人物形象的迁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戏剧在汤显祖手中的发展和成熟。
上页 1 2 3 ... 6 7 8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