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从《窦娥冤》与《赵氏孤儿》看元人杂剧的悲剧意识
作者:由奎东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对于中国古典戏曲中是否有悲剧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理解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内心冲突与自由意志、因果报应与圆满结局的差别上。由于中国古典戏曲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的,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悲剧理论定义,而主要是按照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善、美标准进行创作的。中国古代的剧作家对于黑暗现实造成的悲剧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感情上不愿意接受。中国古典戏曲并不缺乏明知要失败却依然奋斗不止的主人公,也不缺乏能让观众啼嘘不已的审美体验。所以,我们可以说,不管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无按照西方理论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悲剧,但我们完全可以肯定,中国古典戏曲中是具有自觉而强烈的悲剧意识的。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窦娥冤》和《赵氏孤儿》为例,通过对这两部戏曲的分析,认为《窦娥冤》与《赵氏孤儿》中的悲剧意识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悲剧的情境,其悲剧意识是非常鲜明的,而这样的悲剧意识在元杂剧中也具有普遍性。虽然,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悲剧意识虽然普遍带有一个大团圆的“尾巴”,但从整个剧情的大部分来看,“圆满”中仍透漏出悲戚的感伤情调。本文认为,元杂剧悲剧意识主要从生命意识、苦难意识、和复仇意识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同时具有宏扬了斗争精神、传承了伦理道德和...
上海与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度西潮
作者:李伟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中国现代戏剧的"两度西潮"这个概念最早是台湾戏剧家马森先生提出来并进行了深入的论述\'(1)\',现在已基本上被学界所接受。戏剧史家董健先生对"两度西潮"不仅有精彩的概括,而且对其同与异有精辟的分析:第一度"西潮"发生在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前后后的二十多年间。这次"西潮"的结果是动摇了中国古典戏曲的统治,产生了话剧(起初叫新剧)这一取法西方戏剧的新型艺术,并确立了写实主义在戏剧文学创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解读新编昆曲《临川四梦·汤显祖》
作者:孙书磊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录,且高居榜首,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她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的传统形态,体现了中国戏剧区别于西方戏剧的民族特质.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作者:徐朔方 日期: 197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他的《中国近世戏曲史》里第一次以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他们是同时代人,同在一六一六年逝世,但是远隔重洋,当时两个民族之间很少有文化交流的可能。事实只能如此,当地球的另
融会古今中外手法 探索中国风范戏剧—— 音乐剧《汤显祖》评析
作者:王安潮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2016年11月19日,由上海音乐学院创演、制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汤显祖》在美琪大戏院上演,这部纪念汤显祖逝世四百年的剧作从新闻推介到江西的试演,再到沪上的正式上演,始终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汤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卓越影响力,还与已有的系列汤显祖题材作品(如舞剧、话剧和戏曲)的成功演绎所产生的期待有关,再加上沪上良好的音乐剧文化氛围,使该剧票房火爆,热议的频发,使其成为沪上
中国的悲剧、喜剧和悲喜剧——从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剧作谈起
作者:安葵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今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戏剧家逝世400周年,我国各地举办了各种纪念研讨活动。从各个方面对两位戏剧家进行比较都是有兴趣的话题;本文试从人们对他们剧作体裁的不同归类和不同评价谈起,探讨中西戏剧美学观念的不同。对莎士比亚的剧作有不同的归类法。最早出版的莎士比亚的剧本集是由他的同戏班的同伴们收集编辑的,他们把莎士比亚的剧本分为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三种。譹后来通常人们把他的作品分为悲剧、喜剧、悲喜剧、历史剧等。又有“六部成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