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文化转向与戏剧转型(论文提纲):新时期中国戏剧嬗变的文化背景论析
作者:李伟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戏剧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戏剧面貌,从一个时代的戏剧面貌里也折射着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从1980年的“走向世界”到1990年的“回归传统”,整个中国的文化走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影响着戏剧创作。
话剧与戏曲比翼,传统共现代齐飞——“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李伟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由南京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戏剧:从传统到现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7月16日至19日先后在南京和上海两地成功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内地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共襄盛举.会议组织了8人次的主题演讲,70多位学者宣读了论文,其学术含金量之高,学术探讨的气氛之热烈,为近年来所少见.
海派话剧的沉沦
作者:李伟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近来,随着上海风情话剧《亭子间嫂嫂》、沪语方言话剧《永远的尹雪艳》的先后上演,关于“海派话剧”又成了坊间网上热议的话题。 然而,在“海派话剧”这个概念之下,我们想到的远不止这一类以上海方言为手段、以上海历史、风情、民俗为表现对象的话剧作品。在这个概念之下,我们会联想到夏衍、沙叶新、赵耀民、曹路生、张献、宗福先、赵化南等剧作家,黄佐临、胡导、杨村彬、胡伟民、陈明正、徐企平、谷亦安、熊源伟、雷国华等导演艺术家,焦晃、俞洛生、祝希娟、奚美娟、李媛媛、娄际成等表演艺术家,熊佛西、朱端钧、顾仲彝、陈恭敏、陈多等戏剧教育家,我们还会想到《上海屋檐下》、《布谷鸟又叫了》、《于无声处》、《假如我是真的》、《秦王李世民》、《屋里的猫头鹰》、《芸香》、《歌星与猩猩》、《原罪》、《白娘娘》、《庄周试妻》、《留守女士》、《OK,股票》、《公用厨房》等剧目,我们还会联想到1980年代从上海发起的“戏剧观”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中国戏剧界的思想,使戏剧舞台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剧”。
文化转向与戏剧转型——浅析新时期中国戏剧嬗变的文化背景
作者:李伟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戏剧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潮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戏剧面貌,从一个时代的戏剧面貌里也折射着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的文化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当前的戏剧创作,而我们也可以从戏剧舞台面貌的嬗变中清楚地感受到这种文化转向的轨迹。
把脉2003年中国戏剧
作者:李伟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认为,要想较好地看清中国戏剧的病症所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拿它和西方戏剧作一下比较了。而2003年的中国剧坛,则提供了一个再好不过的比较的样本。先是年初张艺谋《英雄》的热播。非典过后,国家话剧院推出了英国剧作家弗雷恩的《哥本哈根》,震惊了首都戏剧界。接着,国家话剧院又挥师南下,携《萨勒姆的女巫》等四个戏举办了“上海演出周”。十月下旬,北京人艺推出了林兆华执导的《赵氏孤儿》。年底,文化部评选出了“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其中第三名是陈薪伊执导、戴英禄等编剧的《贞观盛世》。
话剧与戏曲的共谋
作者:李伟 日期: 2005.09.0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话剧与戏曲的共谋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