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临川四梦”传播研究
作者:翟笑千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作为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作品,“临川四梦”代表了汤显祖在戏剧方面的艺术成就,也反映出了汤显祖对人世现实不同角度的思考,是中国戏曲史以及戏曲研究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案头文学及舞台表演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临川四梦”作为戏剧艺术,相较于其它文学艺术形式而言,既直面文本读者又直面舞台观众,因此在传播过程中的直接性、直观性更加突出。纵观“临川四梦”的发展及研究历史,由于传播媒介、社会背景、学界研究理论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临川四梦”各时期文本流传、舞台演出情况、批评及研究都各有其特点。论文框定研究范围为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当代,研究重点为“临川四梦”的传播,以传播学为主要研究视角,对“临川四梦”的传播历史和研究现状做基本的梳理和总结,具体从文本传播、舞台传播、批评及研究传播三方面入手,考察不同历史背景中“临川四梦”的传播情况。古代传统印行方式带来了“临川四梦”文本传播在明清时期的盛极一时,同时传入日本,进行了文化的初步交流。随着近代传媒的发展以及民国学者对明清时期戏曲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的拓展及贡献,进一步扩大了“临川四梦”的文本传播,民国时期“临川四梦”更是扩大了海外传播范围,进行了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到了当代,戏曲文学的传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新媒体逐渐占据传播市场,使之得到了更大的传播空间,“临川四梦”的文本传播也趋向逐渐国际化。舞台为戏曲文学注入了更鲜活的生命力。“临川四梦”自问世以来便经演不衰,但因《牡丹亭》题材受众范围更广、曲词更为精美、擅演生旦的艺人相对较多等原因,造成《牡丹亭》舞台演出一家独大的不均衡现象。但随着昆曲的衰微,“临川四梦”在民国时期的舞台传播大不如前,饶是如此,凭借戏曲艺人的坚持不懈,“临川四梦”依然活跃在民国报纸广告以及各大演出场所之中,也正因如此,“临川四梦”得以在当代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舞台演出不仅在传播形式与途径上更加多样化,舞台实践也更加丰富化,成为世界舞台上一颗闪亮的明珠。文本与舞台并佳的“临川四梦”同样也是学界文学批评与研究的关注对象。明清时期,尤其是晚明时期的文学评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临川四梦”对“情”的倡导令大批女性批评者加入其中,在女性受众中的传播更是成为当时罕见的文学现象。随着封建思想的逐步瓦解,以及西方思想的涌入,民国以来的戏曲研究工作得到日益重视,这一时期,戏曲理论和研究视野都呈现出中西结合、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时代特征,也正是在这种兼容并蓄的大环境下,“临川四梦”在当代的研究领域得以不断扩宽,国内研究百家争鸣,国外研究更是百花齐放。当然,无论是其文本传播、舞台传播,还是批评、研究类传播,三者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三者的存在都为“临川四梦”的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缺一不可。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四梦”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整体,论文不仅对“四梦”的传播情况进行分析,还试图通过一系列的传播现象来分析、挖掘其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以期对“临川四梦”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汤显祖《南柯记》创作思想浅谈
作者:李璇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南柯记》是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描述淳于棼梦入蚁国的传奇经历反思现实世界,体现了汤显祖至情观与出世观的哲学思想。
论汤显祖的戏剧观
作者:张敏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汤显祖的戏剧观
以临川四梦为例看汤显祖的“至情论”戏剧思想
作者:李法亮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江西临川才子汤显祖,写就的“临川四梦”,从出现在世人眼中至今,在世界文学和戏剧两大学术界向来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到了二十一世纪,研究汤氏文学戏剧,一直是学术界热衷的研析方向和话题。尤其到了近代,有很多推陈出新的见地,本文立足于世界文学戏剧界研究的背景,从临川四梦来看汤显祖的“至情论”戏剧思想的角度切入,计划对“临川四梦”文中表露出来的汤氏“至情论”戏剧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解析,然后挖掘出其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以汤显祖的戏剧代表作为研究内容,着重对“临川四梦”中对“情”的戏剧演绎进行研究。论文将由下面几个部分展开:汤显祖戏剧创作背景分析;“至情论”在汤显祖戏剧作品中的体现和戏剧思想的形成;汤显祖的戏剧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旨在通过对汤显祖主要戏剧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脉络进行研究比较,剖析汤显祖成长和创作历程中戏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中体会剧作家具有强烈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新潮意识。
汤显祖“临川四梦”当代戏曲改编的美学思考:以昆曲、粤剧、赣剧为例
作者:赵媚媚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临川四梦”自创作之初,就风靡开来,其生命力与美誉度一直流传了四百年。四百年来,“临川四梦”在舞台上常演常新,在剧作的改编上更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形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美学现象。在昆曲、粤剧和赣剧的“四梦”改编中,一种戏曲改编的美学新走向逐渐明朗化:戏曲改编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变化发展,密切关照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并由戏曲艺术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美学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融现代审美理念与传统戏曲美学于一身。在戏曲美学和时代理念的双重审视下,戏曲改革才能走上艺术与市场双赢的道路。
汤显祖诗歌戏曲比较研究
作者:朱亚锋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是中晚明著名的文学家,文学史上的一大家,以“临川四梦”四部戏剧而驰名中外剧坛。汤显祖是一个高产作家,他的诗歌戏剧创作颇为丰富。对于其诗歌和戏曲的分类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拟在前人分体研究的基础上,将两种体裁加以对比,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要把握住他文学思想的主导方面,还要对其于两种体裁创作上的特点有所揭示。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从情志合一方面比较汤显祖诗歌戏剧创作中的相同之处和异同之点。汤显祖的诗论给传统的言志缘情注入了情感的生命活力,那些忧国怜民之作、思家念亲之篇、眷恋朋友之章、壮志难酬之吟无不表现着情志合一的特色。汤戏曲虽以“至情”论而闻名,但也不乏对志的高扬。他戏曲中对志的高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理想,婚姻观念,封建孝道。 汤显祖的诗歌戏曲创作,都能将情和志统一起来,但由于传统文人的体裁意识,情和志在两种文学体裁中各有侧重。在诗歌里,更多的是以志统情,志因情发,情动于中而外化为言志之诗,所抒之情都是雅正的,合乎儒家礼义规范。戏曲则是以张扬情感,特别是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儿女私情为总主题,志只不过是情之补充,或情的一个并不重要的方面点缀穿插于情海之间...
上页 1 2 ... 24 25 2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