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明代教化戏、弄孔戏与八股文的关系
作者:王诗瑶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明代戏曲和八股文的发展非常繁荣。这两种文体在体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关系在明代文人笔下更加密切。明初以教化为主题的传奇作品表现出戏曲与八股文相互契合的关系,这类戏曲宣扬"忠孝礼义"的思想,有着浓厚的"道学气",还擅长引经据典、堆砌典故,引起了一股"以时文为南曲"的潮流。而弄孔戏则表现出与八股文既对立又融合的取向,它通过演绎儒家经典达到讽刺社会的效果,这类戏曲也受到晚明游戏八股文潮流的影响。弄孔戏与八股文都以儒家人物立言为主,实质上表达了作者关注晚明儒家思想的发展方向,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等深层问题。
元明清杂剧传奇中的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作者:梁依霄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曹操是“三国”故事中颇受瞩目且争议性最大的人物之一,因其形象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而被史学界与文艺界广泛关注。一般认为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一个鲜明的“白脸奸臣”形象。然而,曹操在元明清杂剧传奇中并非单纯的脸谱化,而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本文以元明清时期34部涉及曹操形象的杂剧传奇作品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曹操形象的演变。本文第一章纵向梳理曹操形象的内涵在元明清杂剧传奇中的演变轨迹,具体为从反面典型到正反两极、从极端表现到复杂融合、从正反两极再到反面典型的演变过程,实现了最终向反面典型的回归。第二章横向分析元明清杂剧传奇中曹操形象演变的艺术表现,从科介、台词、服饰、脚色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具体为科介从刻板单一到形象多元,台词从通俗到文雅,服饰从单调到丰富与个性化,脚色从“末”到“净”、“丑”。第三章探讨了元明清杂剧传奇中曹操形象演变的原因与文化内涵。演变原因从政治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剧作家创作心态与受众审美倾向三个角度来分析,文化内涵为正蜀伪魏的正统观念、因果报应思想、儒家礼制与等级观念。本文通过对曹操形象在元明清杂剧传奇中的嬗变进行多维思考,希望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曹操以及曹操形象塑造提供一些启示。
明代戏曲形态流变
作者:张维青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形态作为一种载体,反映着人们的时代观念。剧作家选择最佳的创作方式 ,表达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并求取达到现实的社会效应。明代戏曲承元杂剧余绪向明传奇转捩 是时代的趋势,在思想内容方面受时代精神濡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出现 不同变化而追求某种完满。本文对明代戏曲作概要观照,对其形态流变作简要梳理,以期寻 求某种规律而反思艺术创作的真谛。
元明清杂剧传奇中的曹操形象演变研究
作者:梁依霄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曹操是“三国”故事中颇受瞩目且争议性最大的人物之一,因其形象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而被史学界与文艺界广泛关注。一般认为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一个鲜明的“白脸奸臣”形象。然而,曹操在元明清杂剧传奇中并非单纯的脸谱化,而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本文以元明清时期34部涉及曹操形象的杂剧传奇作品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曹操形象的演变。本文第一章纵向梳理曹操形象的内涵在元明清杂剧传奇中的演变轨迹,具体为从反面典型到正反两极、从极端表现到复杂融合、从正反两极再到反面典型的演变过程,实现了最终向反面典型的回归。第二章横向分析元明清杂剧传奇中曹操形象演变的艺术表现,从科介、台词、服饰、脚色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具体为科介从刻板单一到形象多元,台词从通俗到文雅,服饰从单调到丰富与个性化,脚色从“末”到“净”、“丑”。第三章探讨了元明清杂剧传奇中曹操形象演变的原因与文化内涵。演变原因从政治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剧作家创作心态与受众审美倾向三个角度来分析,文化内涵为正蜀伪魏的正统观念、因果报应思想、儒家礼制与等级观念。本文通过对曹操形象在元明清杂剧传奇中的嬗变进行多维思考,希望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曹操以及曹操形象塑造提供一些启示。
陆采戏曲作品研究
作者:顾周禄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陆采,原名陆灼,字子玄,号天池山人,又号清痴叟。明代戏曲家,小说家,诗人。他生于1497年,卒于1537年,今江苏苏州人。 他虽然英年早逝,但少时成名,名播江东儒林,可谓天纵英才,著作亦颇丰,在诗歌、散文、戏曲、传奇等领域多有建树。他著有诗文集《天池山人小稿》五种(明刻本,今存),这是他诗文作品的代表作,其他的还有《壬辰稿》、《陆子玄诗集》等;著有文言小说《艾子后语》、《冶城客论》、《天池声隽》四十卷,辑录唐人小说《虞初志》;另写有五种传奇,即《明珠记》、《怀香记》、《南西厢记》、《分鞋记》、《椒觞记》,后两种散佚。此外还有史类著述《国朝史余》八卷,游记《览胜记谈》十卷。 但是在陆采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当以戏曲最为著名,成绩最大。他的《明珠记》、《怀香记》和改编的《南西厢》,以典雅、骈俪的语言讲述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关注点从外在的戏曲冲突转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将“情”之一字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符合文人士大夫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后世风情剧的发展,特别是汤显祖所代表的“临川派”、沈憬所代表的“吴江派”等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论述陆采的生平、思想和主要作品,结合原始资料对陆采短暂的一生进行梳理;第二章介绍陆采三部主要的戏曲:《南西厢》、《明珠记》、《怀香记》,对作品题材内容的源流演变以及故事情节进行探究评价;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陆采戏曲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思想,探究他如何达到爱情与伦理纲常的和谐;第四章是对陆采戏曲创作艺术特色进行研究,主要着力于文词典丽的语言特色、丰满细致的人物描写,精心设置的巧妙情节三个方面,最后对他在创作中蹈袭、陈陈相因的缺憾问题进行探究批评,以求全面公允。
元杂剧《看钱奴》对后世文艺创作的影响
作者:马晓霓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剧作家郑廷玉创作的《看钱奴》杂剧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在戏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于其传世剧本,现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两类。元刊本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题目作:"疏财汉典孝子顺孙",正名作:"看钱奴买冤家债主"。该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看钱奴》最原始的刊本,遗憾的是其科白保留得很少。明刊本有两种:一是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