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传统戏曲的经典化与再生产——以《赵氏孤儿》为中心
作者:靳小蓉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赵氏孤儿》是当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被改编得最多的戏曲经典之一。这部作品在它自己的时代即被视为名作,在其后的时代中不断被经典化,收入各种选本,被改编成各类戏曲形式;在昆曲中形成了“《八义》八出”为代表的舞台经典,在京剧中形成了《搜孤救孤》为代表的舞台经典作品;在学术史上,王国维将《赵氏孤儿》杂剧与《窦娥冤》等极少几部作品作为中国悲剧的代表,与世界经典悲剧抗衡,完成了《赵氏孤儿》的经典化定位。加上《赵氏孤儿》是第一部被译介到国外、并被外国作家多次改编的中国戏剧,由此《赵氏孤儿》成为比较文学的重要议题,也成为展现中国悲剧、甚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梳理了《赵氏孤儿》从故事原型到杂剧名作、到舞台经典、到经典再生产的过程,探讨了戏曲发展和传播的规律。本文第一章探讨了“赵氏孤儿”故事从史籍中的片段记载到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传播接受过程,分析了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经典特质,在明代选本中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元末南戏改编和明代《八义记》传奇文本的形成过程。第二章从晚清民国演剧史入手,分析京剧折子戏《搜孤救孤》从老生戏中脱颖而出直至成为舞台经典的过程,探讨了该剧与晚清、民国戏曲剧种、行当、剧团体制、戏曲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从1959年北京京剧团重新编剧、演出的京剧《赵氏孤儿》产生的背景、过程入手,探讨“推陈出新”的国家政策下戏曲现代化的进程及其得失。第四章从当代戏曲生态出发,将传统戏曲生态分为“整旧如旧”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求异追新的现代创作两大类,在肯定这种分野的基础上,探讨了几部新编《赵氏孤儿》戏曲走向歌剧化的特征,并评析了两部《赵氏孤儿》歌剧。第五章探讨《赵氏孤儿》的话剧改编。话剧的艺术形式是从西方借鉴而来的,它的思想意识也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明的印记。因此,话剧对《赵氏孤儿》的改编绝大多数都具有颠覆性,有意无意地对原作进行误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构了经典。第六章介绍了《赵氏孤儿》题材影视剧生产情况,分析了戏曲经典在图像化生产过程中的特殊问题。第七章探讨海外的《赵氏孤儿》海外传播。海外对《赵氏孤儿》的改编热潮有两个时代,一是十八世纪,另一个是二十一世纪。本章主要探讨二十一世纪的几部《赵氏孤儿》戏剧改编情况,总结它们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对中国戏剧创作的借鉴意义。
谷好好 汤显祖逝世400年 我们赚了1000万
作者:卢华磊,王攀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今天传统戏曲已无法偏居一隅,也要寻找商业上的春天,这些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艺人们如何走出曲艺式微的断壁残垣?
从周恩来谈传统戏曲《连环套》说起
作者:李琦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1948年1月,周恩来观看晋绥军区平剧院演出的《连环套》后,对演职人员谈了一番话。他说:“张学良和我们结成统一战线以后,表现很好,很愿意抗日。但是,张学良在《连环套》这出戏中受了很大影响。他说什么‘好汉做事好汉当’,这就说明戏剧对人的影响在脑子里是擦不掉的,以至影响到人命关天的大事。你们演戏也一样,应该知道这是为教育人的,要在不知不觉中感化人,不要光为娱乐而已。”《连环套》是一出什么样的戏,为什么周恩来会认为张学良受到它的影响,进而产生对戏曲教育作用的思考呢?《连环套》的剧情是这样的:清康熙年间,连环套山里的草莽英雄窦尔敦,盗走名贵御马,嫁祸于20年前的仇人黄三太。但黄三太已死,其子黄天霸替父受屈,决心找回御马。黄天霸到连环套拜山,施计使窦尔敦道出盗马事,又激他同意比武。次日比武时,黄天霸等斥责窦尔敦做事不敢当,不光明磊落。窦尔敦听了心中惭愧,慨然承认盗马,并随黄天霸送回御马,俯首就擒。张学良是个戏迷,对流传甚广的《连环套》自然十分熟悉。周恩来的那段话,意思是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与窦尔敦一样,因为担心落下恶名,为了表明自己的坦荡之心,亲自送蒋回南京并甘愿接受处置,结果落得个终身软禁的悲剧下场。20世纪80年代的...
年轻深圳热捧古老《牡丹亭》
作者:李桂茹 日期: 2006.01.1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年轻深圳热捧古老《牡丹亭》
传统戏曲告诉我们自己是谁
作者:郭珊陶红灵袁秀丽 日期: 2006.10.2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传统戏曲告诉我们自己是谁
召回昆曲的青春生命
作者: 暂无 日期: 2007.04.2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召回昆曲的青春生命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