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古文名篇译析——李梦阳《禹庙碑》钟嗣成《录鬼簿序》
作者:张仁健 日期: 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录鬼簿序(元)锺嗣成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飰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为自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之愈也!
论元杂剧思想内容的若干特征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的内容异常广阔,元人胡祗遹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紫山大全集·赠宋氏序》)明人朱权把杂剧分为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又曰林泉丘壑);三曰披袍秉笏(即君臣杂剧);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钹刀赶棒(即脱膊杂剧);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旦(即花旦杂剧);十
试论元杂剧中的鬼魂形象
作者:张萍 日期: 199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现存元代杂剧作品中几乎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到宫娥嫔妃,从达官贵人到落拓书生,从深闺千金到民女娼妇,乃至市井无赖,绿林好汉……可谓五彩纷呈.对于这些形象,评论者早就分门别类加以分析研究且已硕果累累了.不过细阅元剧作品,便会发现,还有一些"人"物形象,研究者们往往...
元代杂剧中的三国戏
作者:陈抱成 日期: 198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三国故事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个显著的位置。从中国戏曲形成之日起,直到今天,在舞台上,三国戏始终保持着传唱不衰的盛况。那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粗豪爽直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瑜,……千百年来,总是那样广为群众喜闻乐道。可以毫不夸饰地说,中国的古代历史故事剧,上而周秦列国,下而唐宋元明,很少有比“魏蜀吴,争汉鼎”的戏曲更能激动观众的。其原因何在呢?鲁迅先生回答了
元杂剧“题目正名”新探:以元刊杂剧为切入点的考察
作者:汪诗佩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关于元杂剧的“题目正名”,孙楷第、冯沅君、胡忌、周妙中、郑骞如、胡仲实、徐扶明、曾永义等学者皆曾论及。近来解玉峰《元曲杂剧“题目正名”推考》一文,则再从各元刊、明刊、明抄的元杂剧版本,及元明的杂剧文献目录中,巨细靡遗地考察“题目正名”的异同,推测“题目正名”恐非出于剧作家之手,或由杂剧艺人(班社或书坊商)创造,且与杂剧结尾的“断词”有关。虽然解氏的臆测与推论过程稍有不足.且因包罗所有元明抄刊杂剧,故于分析时难以精确定焦,但其直觉的眼光颇有见地。前贤讨论题目正名的形式时,往往以元刊本之外的明代选本(尤其是《元曲选》)为主要分析对象;但未将自元至明的杂剧版本演变脉络纳入考量,导致分析结果顾此失彼,因现象纷呈而不易厘清本来面目。事实上,若单纯锁定元刊杂剧观察,附佐以时代相近的文献推敲,似较能排除明代杂剧选本复杂因素的干扰,找出较为接近元代杂剧的现象。因此,本文将锁定《元刊杂剧三十种》为探究目标,希冀在诸先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观察元杂剧《题目正名》的发展与演变。[第一段]
元杂剧主题及其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作者:林虹 日期: 199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戏曲在成熟于元代之前,已于宋金时期出现戏曲的早期形式宋杂剧和金院本,但由于只有剧目而无剧本留下,对其内容难以了解。宋金时期的永嘉杂剧成就虽较这二者为高,但从留下的唯一剧本《张协状元》和五、六个剧目看,要么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要么批判对爱情的背叛和忘恩负义,题材还较狭窄。直到出现元代杂剧,中国戏曲才第一次全面而广阔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上则朝廷君臣政治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