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元代河南题材杂剧研究
作者:李妍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在现存完整的162本元杂剧中,河南题材元杂剧占据了很大比重,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总是忽略了对它的整体考察。本文主要以河南题材元杂剧为主,旨在对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河南地区深厚的戏曲与文化背景。自古以来,在河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戏曲文化因素。本章分为元前河南悠久的戏曲文化传统与元代时期河南地区的戏曲发展两个小节,从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入手,对河南大地上发生的戏曲活动进行探索,从而展示出河南深厚的戏曲文化背景。第二章对元代的河南题材杂剧进行分类探索。本章分为三个小节,首先依据故事发生地把河南题材杂剧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其次按照社会生活剧、爱情婚姻剧、公案剧、历史传奇剧、宗教剧等不同的类型,依次挑出发生在河南地区的元杂剧作品,对它们所包含的河南文化特色进行分类阐述,最后展示河南题材元杂剧所蕴含的社会民俗文化。第三章主要阐述元代河南题材剧的意义及其在后世的流传。河南题材剧在元杂剧的创作中极具代表性,有突出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反抗意识。同时,河南题材元杂剧在创作的同时也展示了河南文化,如体现出河南地区惩恶扬善的道德文化意识、突出河南文化中崇尚自然的特点及表现出河南文化的阳刚之美与恢弘大气等。正因如此,元代河南题材杂剧在后世有着较为广泛的流传,并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试析元杂剧中的“破镜重圆”现象
作者:姜雪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在元杂剧中,婚恋剧占很大的比重且多以破镜重圆为结局。以破镜重圆为结局的元杂剧成为作者热衷,读者喜爱,社会流行的一种文学题材。通过对以破镜重圆为题材的婚恋剧进行定义,并加以分类解析将会发现元杂剧中确实存在这类题材,并且在当时影响很大。因为重圆只是一种结果,分散重圆也是一个发展过程,所形成的悲喜交加的情境将观众融入到戏剧中。对其进行分类时主要依据造成夫妻分散的原因进行归类,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发迹文人富贵易妻、封建势力棒打鸳鸯。从文学四要素即社会、作者、读者、作品来分析其被热衷的原因。在元代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作者热衷写破镜重圆的婚恋剧,既能抒发自己的心情,又能满足观众的需要。经济的繁荣促使市镇的出现,也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
元杂剧本事考
作者:罗锦堂著 日期: 2017.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共分为现存元人杂剧总目、现存元人杂剧本事考、现存元人杂剧之分类三章,主要内容包括:总目凡例、撰人可考者、无名氏作品、历史剧、社会剧、家庭剧等。
元代无名氏家庭杂剧及其角色模式研究
作者:徐琰琰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作为元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元杂剧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灿若星河的元代杂剧作品中,无名氏的杂剧作品尤其是家庭杂剧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全元戏曲》为依据,阐述其内容,并结合西方叙事学家格雷玛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对无名氏的家庭杂剧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列述前人对于“家庭剧”的界定,并以王季思《全元戏曲》为依据,选取现存全本的杂剧作品,根据元代无名氏家庭杂剧的内容,又将家庭杂剧分为婚恋杂剧和反映亲人情感和纠纷的杂剧两类。第二章将无名氏家庭杂剧中的婚恋杂剧分为:才子与闺秀的情爱悲欢、才子与市井女子的爱情故事以及才子与妓女的情感纠葛三大类。通过对三类作品的比较研究,认为元代无名氏家庭杂剧中的婚恋杂剧多以“旦本戏”为主要搬演方式,其叙事模式仍沿袭唐传奇以来的“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第三章,将无名氏家庭杂剧中反映亲人情感和纠纷的杂剧分为四类:第一类为伦理剧;第二类为家庭纠纷剧;第三类为复仇剧;第四类为落魄书生发迹剧。剧作反映了元代商业的发展,经济利益的冲突,挑战着由血缘维系的亲人情感关系。第四章运用西方叙事学家格雷玛斯的“角色模式”理论,从“主角与对象”、“支持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三个方面对元代无名氏的家庭杂剧进行研究。认为元代无名氏的家庭杂剧在角色塑造、戏剧发展动力、戏剧观赏性方面有着较大的价值。
元刊杂剧三十种之通俗性研究
作者:孙改霞著 日期: 2017.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杂剧中最早、最为重要的元杂剧剧本集,其面貌也最接近元杂剧的真实情况。《元刊杂剧三十种》在戏曲创作史、演出史、出版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明刻元杂剧、明抄元杂剧相比,显然更通俗、更清新活泼,因此,“通俗性”是《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一大特征,那么要想了解元刻杂剧通俗性的面貌,则需要对其通俗性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进行全方位研究。本书系统研究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刊刻、语言、科白、曲子、视角等五方面通俗性的细微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元刊杂剧三十种》与《元曲选》在通俗性上差异,最后深入探讨《元刊杂剧三十种》通俗性的原因以及研究通俗性的意义。通过研究,提出通俗性的核心是求新求异求变化,如此才能新鲜不腐,并从通俗性的角度,反思当下戏曲难以繁荣的原因之一是“高雅有余,俗性不足”,因此,戏曲改革要立足观众,应从戏曲的各个方面加入通俗化的因素,以期达到新的繁荣。
从元代文人地位高低之争看杂剧作家的务实精神
作者:康相坤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从历史纵向发展来看,学界对元代文人社会地位的尊卑贵贱看法并不一致,表现出复杂性和争议性的特点,这众说纷纭的背后彰显了传统的名利观。其实抛开名利,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才是元代文人群体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元杂剧作家重名利但更重实际,结成书会投身杂剧创作,立身谋生。以积极心态来看,这是剧作家面对社会现实,不固守传统,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主动作为,是创新生活方式的自我选择,浸润着草原文化色彩,体现一种务实精神。
上页 1 2 3 4 5 6 ... 9 10 11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