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代前后七子骚体文学研究
作者:李涛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有明一代,前后七子力倡诗文复古,从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开始,由嘉靖、万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接续,历时八、九十年。前后七子文学创作中,在诗文复古理论的影响下创作的骚体诗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学体式、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对这些创作进行梳理分析,对于理清骚体文学的整体的发展脉络,解读明代骚体文学与原初楚辞的关系,认识原初楚辞在明代的影响及流变,进而拓宽明代骚体文学乃至整个明代文学的研究范围必将有所裨益。 本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文献归纳分析综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梳理前后七子的骚体文学作品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文学源流的前后继承关系。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介绍前后七子骚体文学概况,将前后七子的所有骚体文学作品进行归类,主要分为骚体诗、骚体赋、拟作骚体、哀祭类骚体四类,阐明分类依据,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品奠定基础。前后七子的骚体诗作品主要集中于其乐府或拟乐府之作,占骚体文学作品总数的一半以上。骚体赋作品即采用楚骚的文体形式,也就是以“兮”字句为其基本的句型且明确地用“赋”称名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占的比重也较大。拟作骚体即袭用楚辞体的形式,内容上主要是代屈原...
汤显祖与前后七子的传承关系
作者:张青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历来被看作反前后七子的主将,但其大量的诗文作品表明,无论在理论主张还是创作实践上,他都与前后七子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具体体现在张扬情感、重格调、借鉴古人古法等三个方面。
归有光的《項脊轩志》
作者:黄蘭波 日期: 195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归有光(1506-1571,明武宗正德元年至穆宗隆庆五年)字熙南,号震川,崑山人。他是明朝一个杰出的散文家。那时有一派人以复古自命,提出"文必秦汉"的口号,偏激地主張写文章必須宗法秦汉。这一派人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李梦陽、何景明为首,后期以李攀龙、王世貞为首,結成派系,有前后七子的称号。他們有的官高位崇,附和者众,因此,他們的主張曾經風靡一时。但他們所謂宗法秦汉仅是形式上的摹拟,結果文字艰涩,不易誦讀,因而有人譏誚它是"鷹体",是"古人影子"。归有光坚决反对这种生硬摹拟
李梦阳的一个侧面--古文辞的平民性
作者:吉川幸次郎,章培恒 日期: 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明代中叶,以李梦阳(即空同,成化八年1472-正德八年1513)为主要倡导者而兴起的所谓"前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以及稍后继承"前七子",的李攀龙、王世贞等所谓"后七子"的文学,曾分别风靡过他们的时代,但在今天,只是作为历史的存在,似已无人过问了.那恐怕也是他们的文学所应...
李梦阳的一个侧面(古文辞的平民性)
作者:吉川幸次郎,章培恒 日期: 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明代中叶,以李梦阳(即空同,成化八年1472—正德八年1513)为主要倡导者而兴起的所谓“前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以及稍后继承“前七子”,的李攀龙、王世贞等所谓“后七子”的文学,曾分别风靡过他们的时代,但在今天,只是作为历史的存在,似已无人过问了。那恐怕也是他们的文学所应该受到的当然的待遇。他们的复古主义——《明史》将其主张归纳为“文必秦汉,诗必汉魏盛唐”——至少在诗歌的范围内并没有产生好的结果。
明诗的光辉终结(略论陈子龙的诗)
作者:朱则杰 日期: 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陈子龙(1608—1647),初名介,字人中、更字卧子,号大樽,又号轶符,晚号於陵孟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明末成就最大的一位诗人。其诗大体继承明代复古派的传统,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突出的艺术风格,是明诗的光辉终结。一明诗的主流是复古。明初高启素享明诗冠军之誉,其诗善于取法前人,不限一家,惜其死于壮年,未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他身上,已露明诗复古的端倪。中经台阁体,至李东阳和茶陵诗派出,论诗附和严羽,宗盛唐,强调学习杜甫诸人。这是向前后七子的一个过渡。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明确提出“诗必盛唐”的口号,认为“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盲目尊古,追求形式,达到了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