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元杂剧的文人形象看剧作家的创作心态
作者:马晓涛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剧作家们的创作动机完全是自然而然。元杂剧作家们创作杂剧,既不是想扬名于生前,也不是想流传于后世,只不过心有所感,一吐为快。本文通过从杂剧中文人形象的研究到作家创作自身的逆向探讨,能使我们从文学作品中人物内心出发窥见现实生活中作家丰富复杂的精神线索,揭示出剧中文人心态与现实文人心态的深层联系。
“遂昌的”名人汤显祖
作者:洛地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遂昌的”名人汤显祖
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
作者:傅承洲 日期: 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傅承洲近期翻检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吴兴丛书》,于《静啸斋遗文》一书中发现一份董斯张给汤显祖的书信残篇。题为《寄汤义仍先生书》,全文如下:仆自襁褓时诵博士家言,日口汤先生文不置。暨成人,益知先生巨材丽藻,江右少双,私冀从先君子后获...
喧嚣与寂寞——1616年前后剧作家汤显祖的自塑与他塑
作者:郭英德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临川四梦”成就了一代文豪汤显祖的千秋万代名,但成为剧作家并非他一生“立言”的终极意愿。尽管如此,在1616年前后,他还是渐渐褪去传统文人士大夫的本色,自我塑造并且被塑造成为一位剧作家,一位因才情卓著而与沈璟相提并论的“另类”剧作家。在成为剧作家的喧嚣之中,隐含着汤显祖深层的寂寞之心。描迷汤显祖成为剧作家的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表迷、 自我体验和自我嘲龙,将引导我们走进汤显祖本人的内心世界,走进汤显祖时代的文化场景,抉发他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深层意蕴。
论昆曲与剧作家、乐人的关系
作者:武婷婷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昆曲,现在用于昆山腔、水磨调(昆曲)及昆剧的统称。关于昆曲的记载,最早产生于元末明初,兴起于明代中叶,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以悠远迤逦的水磨腔、程式化极高的舞台表演及极富文学性的文本台词独领中国戏坛近300年。昆曲的发展艰难而又复杂。昆曲萌芽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在以顾坚为首的文人聚会中,文人雅士以昆山腔吟诗作对,他们摒弃伴奏,偶尔加入笛、萧,只为追求文人情趣,并无太大特色;明中期,以魏良辅为中心的乐人团体在昆山腔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研制出昆山新腔。他们重新规范昆曲声腔,加入管弦伴奏,确立了昆曲新腔的风格,奠定了昆曲向昆剧发展的基础;之后,梁辰鱼作昆腔传奇《浣纱记》,他的传奇创作沿袭了魏良辅等乐人的昆曲理念,并规范了昆剧舞台搬演。 《浣纱记》是昆曲走向昆剧最显著的标志;明晚期,汤显祖与沈璟的参与将昆剧推向艺术巅峰,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纷纷投入昆曲创作,他们既创作昆曲文本,又精通戏曲音律,且大多蓄有家班,剧作家与家班的互动成为昆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自宋朝始,戏曲就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他们对戏曲的社会功用了然于心。一方面,统治者们以戏曲为视听享乐的工具;另一方面,他们将戏曲作为传播封建教化的媒介。明代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对戏曲的介入更为频繁,这直接影响了剧作家的文本创作、乐人的剧演活动及他们生存状态。明中晚期,随着上层文化管制的松弛,在文坛新思潮与市民文化的影响下,剧作家的戏剧创作呈现出前后两种不同的状态。昆腔传奇作为当时戏剧创作的热门,剧作家与乐人广泛参与其中,两者互动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昆曲自下而上的流通,使欣赏昆曲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从居于一隅的声腔发展成为全国流行的剧种,昆剧是剧作家与乐人相互合作、相互推动的结果,剧作家、乐人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交代了论文选题的定位及研究意义,其次,对本文涉及到的昆曲学成果进行综述,简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期望。昆曲的发展历经昆山腔、昆曲、昆剧三个阶段的演变,因此,本文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一章,本章主要探讨昆山腔的萌芽,明确民间昆山腔的存在及状态,论证顾坚为昆山腔的“改革者”,而非“创始人”,后人的继承与创新都是以顾坚“清唱”式的昆山腔为基础;第三部分为正文第二章,论述昆山腔到昆曲的过程。本章以明中叶的特殊环境与南戏创作入手,分析它们对南曲声腔的影响,梳理以魏良辅为中心的吴中乐师的昆曲改革;第四部分为正文第三章,论述剧作家对乐人新腔继承与完善的过程,昆曲由此演变为昆剧,以及昆剧对剧坛带来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正文第四章,本章从明代政治制度、管理政策入手,探讨剧作家传奇创作观的转变及明代乐人管理的特殊性,明确两者在特定环境下的互动关系;最后,得出昆曲与剧作家、文人的关系。
汤显祖诞生450周年纪念封
作者:陈佛东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诞生450周年纪念封
上页 1 2 ... 7 8 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