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南京历代名志
作者: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日期: 2017.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分府志、县志、专志。内容包括:整密赅博地乘典范-《景定健康志》;金陵新志传世名著-《至正金陵新志》;图文胜概神京天府-《洪武京城图志》;诗文证史留都无踪-《万历应天府志》;名府新志昭美存范-《康熙江宁府志》等。
南京名志导读 府志篇
作者: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日期: 2017.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书选择的《丹阳记》《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洪武京城图志》《万历应天府志》《康熙江宁府志》二种及《嘉庆江宁府志》《光绪续纂江宁府志》《都志》这十部南京府志,对每部志书的体例和内容做了介绍,对其成就与价值做出公允评价,导读文章还对各志书的来龙去脉
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
作者:郭强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晚明,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活动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课题是“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研究”。全文共四章,综合考察南京戏曲家的活动及其创作,党争与南京戏曲活动的关系,昆曲在南京的发展,推动昆曲发展繁荣的家班、职业戏班和秦淮妓院,以及晚明日益繁荣的秦淮戏曲活动及其文化特征。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理由及意义,分析了目前晚明南京戏曲活动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一章研究晚明南京曲家,包括南京本地戏曲作家及其创作、寓居南京的外地戏曲作家及其创作、戏曲评论家、家班、职业戏班、秦淮歌姬、串客等戏曲演员,力求对这些曲家作全面、充分的考察。本章还重点研究了促进晚明南京剧坛兴旺的两个代表性曲家——汤显祖与潘之恒。纵观昆曲在南京的发展,晚明,昆曲逐渐取代其他唱腔成为剧坛的主导唱腔,它的繁荣成为晚明整个南京戏曲活动鼎盛的重要标志。值得一提的是,家班、职业戏班和秦淮演出对昆曲在南京的发展都居功甚伟。因此,第二章重点考察晚明昆曲在南京发展,昆曲传播的主要方式——家庭戏班、职业戏班和秦淮的昆曲演出、昆曲演员及其度曲。晚明南京的戏曲活动离不...
晚明南京剧坛研究
作者:夏太娣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南京在晚明众多城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但是南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也是联系南北的枢纽,是都市剧坛的代表。晚明南京戏曲演出极为繁荣,表现出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声腔丰富,演技高超等特点。南京也是戏曲家、各类演员和出版家云集的地方,戏曲演出的繁荣,推动了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总结的发展,尤其刺激了戏曲刊刻业的兴旺。本文以“晚明南京剧坛”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共七章,围绕着南京的戏曲演出,综合考察南京剧坛的各个方面,包括戏曲家活动,作品创作,理论总结以及戏曲刊刻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而对于南京这一座城市在明清戏曲发展和流变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给予准确的评价。 绪论部分阐述了论题的意义、论述对象,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论述文士在南京的戏曲活动,以地域为经,以时间为纬,以文人社集为链接点勾勒出晚明戏曲家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戏曲家在南京的活动,以初盛、再盛和极盛、尾声四个阶段勾勒出晚明南京戏曲家盛会的概况,揭示其在戏曲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文士与歌姬的交往在中国戏曲创作和演出史上一直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者的密切往来对于提高歌姬戏曲表演的水平具有直接的作用,同时,浪漫的情事也成了文士创作戏曲的重要题材和动力。本文第二章论述文士与青楼歌姬秦淮结缘对于戏曲发展的意义,以王樨登和马湘兰;梁辰鱼、张献翼和潘之恒以及崇祯年间复社文士与南京艺伎交往等作为重点考察对象。 晚明南京演剧形式别具特色,雅集演出和宴会演出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其场面之大,参与之广和技艺之高在江南众多城市中是屈指可数的。曲宴这种特别的形式受到文士们的追捧和欢迎,它的出现具有特殊的价值。南京作为南、北都会,也是各类声腔争奇斗艳的场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不仅对昆曲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也为北曲传承作出了贡献。在昆曲全方位覆盖江南,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剧坛垄断地位的形势下,南京能够为北曲遗音留下最后一块阵地,其意义也非同小可。 第四章主要是从青楼演员、家班、职业班社和演员以及串客等四方面着手探讨晚明南京的演员情况。晚明南京演员构成复杂,既有本地培养的娈童和歌姬,也有各地职业戏班演员和串客云集此地,他们阵容强大,表演技艺全面。以青楼演员最为出色,因自幼接受严格的训练,她们具备了成为优秀演员的基本素养,加上后天的努力,使得这些身份卑微而才情出众的女演员成长为南京剧坛上的奇葩,但是她们的艺术生命也极其短暂,往往是昙花一现。家班演员依附性较强,他们的身份很难确认,但也是南京剧坛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家班主人的培养下,为戏曲演出的繁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南京也是数十部戏班的聚集地,来自各地的演员在南京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才艺,造成了南京戏曲演出的繁荣局面,也促进了各地戏曲表演、各类声腔间的交流和融合。晚明南京本地戏曲作家的创作水平稍弱于寓居作家,其中两部传奇《双凤记》和《双烈记》均以历史人物的发迹抒写不得志情怀,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杂剧《陌花轩》和崇祯年间问世的反阉时事剧《喜逢春》则以关注现实,批判性较强而著称。寓居作家中以汤显祖和阮大铖成就最高,二人在南京寓居期间都有创作,汤显祖的《紫钗记》是《临川四梦》中最早问世的一部,对其后期创作影响较大。阮大铖存世的《石巢四种》中有三部作品在南京及周边诞生,很多情节是其南都经历的艺术写照,表现出较强的自娱性和影射性,也显示了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相对于演剧和创作的繁荣,南京的戏曲理论总结也有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围绕着戏曲表演和创作而总结的“本色论”,“导演论”和“悲喜剧”等理论,在晚明剧坛别树一帜,这些理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南京的戏曲实践活动,由此作为南京在戏曲理论方面的贡献,又反过来指导实际演出,表现出了演出和理论总结紧密结合的特点。 长时期以来,南京作为晚明戏曲的刊刻中心,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本文第七章除了介绍本地书坊的戏曲刊刻成就,和外地书坊对于南京剧坛戏曲刊刻也的贡献外,还重点讨论南京戏曲刊刻兴盛的原因及对于其他戏曲活动的影响。 此外,本文附录以编年的形式勾勒出晚明剧坛戏曲活动的大致历程和主要事件。
汤显祖诗歌对南京城市的书写:汤显祖诗歌的文化学考察
作者:卢川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万历十二年始,汤显祖在南京任官十载。在此期间,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南京城市生活的产物,对南京城市的书写包罗万象。这些诗文从市民的文化认同和立场出发,运用丰富的城市意象,将城市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汤显祖南京时期诗歌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
作者:罗畅 日期: 202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在南京的求学、仕宦经历是他极重要的人生历程,他在南京时期的诗歌创作对于考察其艺术创作全貌及其政治生涯而言,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作家的主体创作往往受到一定地域文化的影响,南京地域文化之于汤显祖南京时期的诗歌创作亦然。通过对汤诗文本的解读分析,可见出南京地域文化对汤显祖南京时期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南京以其文学景观塑造了汤诗绰约明丽的风格,以其政治现实培育了汤诗中的济世精神,以其宗教文化促就了汤诗中的佛道因缘。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