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
作者:张英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继承了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情事结合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叙事的抒情化特征。这种特征具体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选取原型故事作以改写,揭示其中的情感意蕴,同时又融进作者的主观情感,使角色承担了表达剧中人和剧作家双重情感的功能,剧作的情感内涵因而更为丰厚;其次,预叙手法的运用使叙事简约明晰,为抒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在情节安排上以情节延宕来使情感得到充分抒发。元杂剧的这种文体特征主要是由其“曲本位”的体制造成的,同时这种抒情化特征也成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鲜明的民族特征。
徐渭与戏曲“本色”论
作者:陈远洋,李梅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色”论曲自元代既散见于曲论家,历经明初、中期的发展,终成为独树一帜的戏曲“本色”论,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容。就戏曲“本色”论发展过程而言,徐渭无疑是其中贡献最有力者。徐渭是戏曲史上最早从戏曲的语言、角色、剧情和声律四个方面论述戏曲的“本色”艺术特征的论家,他的理论实现了戏曲“本色”论由片面性向全面性、无序性向系统性、感悟性向理论性的转化,将过去那种只言片语式的“本色”曲论发展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戏曲“本色”论。
昆剧人物再设计——关于《牡丹亭》梦境意象与叙事的视觉语言研究
作者:王健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论文以明朝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传奇剧本《牡丹亭》为例,试从其文学作品的创作角度去分析梦境意象与叙事,结合剧本的视觉性和叙事性来探讨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在戏曲程式下实验性地用视觉传达领域的设计手法对戏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重新设定与塑造,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重新解读牡丹亭故事,在传承中进行创新。
曲家孟称舜研究
作者:宋兰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孟称舜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他创作的杂剧和传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古今名剧合选》中的序与点评构成了孟氏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他是徐渭之后,李渔之前的重要戏曲家。鉴于孟称舜于古典曲家中的地位和影响,对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孟称舜的戏曲活动进行考察: 一、 戏曲理论与批评 孟称舜虽然没有留下戏曲理论专著,但是他编撰的《古今名剧合选》是公认的元明杂剧的一部重要的选集,他在古籍整理和剧作辑校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本章力图从两个方面对孟称舜进行解读,一是从他评点的形式与方法上,另一是从他的编剧理论上。他对于戏曲文本创作和舞台呈现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汤显祖的至情论。孟称舜的戏曲理论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之后的戏曲理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 戏曲文本创作的优缺得失 主要讨论孟称舜剧作进入人们的文学视野之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文学进程。孟称舜的创作分为杂剧和传奇两种,后期的传奇在整体的艺术效果上逊于前期的杂剧。本章力图结合孟称舜友人以及后人的评述,考察孟氏剧作的创作特点。古典戏曲不仅在表演上体现出高度的程式化,在叙事上也具有高度的程式化,孟称舜的八部剧作虽然没有完全跳出戏曲叙事程式化的束缚,但是在情节叙述、人物呈现方面作了反程式化的努力,为其成为越中曲家的殿军埋下了伏笔。从叙事学角度对文本的解读是本章的重点。 总体上来看,本文是力图从文学接受层面对孟称舜的贡献加以考察,重在对其理论和创作的解读,这种溯本追源的工作,是为了进一步综合研究作准备。
汤显祖戏剧的梦境阐释
作者:于真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戏剧“临川四梦”均涉及梦境叙事,充分利用梦元素推动故事情节。同时,汤显祖在叙事过程中借剧中人之口解读、感悟梦境,通过“释梦”拓展故事情节的深度。“叙梦”和“释梦”在汤显祖戏剧中有机统一起来,叙述过程投射着对梦的阐释,并以“释梦”推进叙事。这一逻辑结构呈现出其梦境理解。汤显祖试图通过解读梦境来诠释戏剧与人生。
地方民间舞蹈在音乐剧中的艺术呈现 ——以《汤显祖》为例
作者:董超,李坛,欧家玉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舞蹈资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剧《汤显祖》选取傩舞中的"香火诀手式""双腿曲蹲左右跳跃"等典型动作和采茶戏音乐等抚州民间舞蹈素材进行舞蹈创编,参与故事主线叙事,呈现出良好的舞台艺术效果,为传统舞蹈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内核的前提下走向音乐剧的舞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