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析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作者:陈书录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尽管李攀龙的创作个性“粗毫诞率”(王夫之《明诗选》卷五),但他有时还神往“迹藏于思”的妙境(李攀龙《与许殿卿书》)。如果将“迹”视为诗歌意象转换的轨迹,那么,“思”便可以看成诗中的情思。《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中意象转换的轨迹便蕴藏于诗人情思流转的脉络之中。诗中的情思,一言以蔽之:“怜”,即
“七子派中的第四次论争——李攀龙与吴国伦之争”考辨——与陈书录同志商榷
作者:李庆立 日期: 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学术月刊》(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1989年第9期刊登的陈书录同志的《“宏襟宇而发其情”——明代前后七子自赎性反思散点的聚焦》(以下简称“陈文”),是篇卓有见地的文章,但美中不足的是所言李攀龙等人“黜(谢)榛而进武昌吴国伦”之后,“不久又引起了七子派中的第四次论争——李攀龙与吴国伦之争”,有悖于史实。“陈文”谓:“早年的王世贞与宗臣也参预其中,并成为李攀龙攻击吴国伦的左右手……在李吴之争中,李攀龙、宗臣等人指责‘明卿(吴国伦)亡赖’。”这就是说:①发生在李攀龙等人“黜(谢)榛而进武昌吴国伦”之后的这场论争,曾持续了较长的时间;②这场论争的初期,王世贞、宗臣曾站在李攀龙一边,攻击吴国伦;③李攀龙、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
作者:李庆立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对于它,前哲时贤虽时有案述,诸...
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
作者:李庆立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后七子”结社始末考李庆立紧承明“前七子”而崛起于嘉靖、隆庆和万历初年文坛的“后七子”,再次掀起了声势炬赫的夏古浪潮。其流风余韵,何止于有明中晚期?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纲领、有理论、有创作实践的地地道道的文学社团和流派。对于它,前哲时贤虽时有案述,诸...
吴国伦里籍考辨
作者:魏崇新 日期: 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吴国伦,字明卿,号南岳山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卒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代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徐中行、梁有誉齐名,人称“嘉靖七子”(亦称“后七子”)。《明史·文苑传·李攀龙传》附“吴国伦传”载:“吴国伦,字明卿,兴国人。”“国伦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归田后声名藉甚,求名之士,不东走太仓,则西走兴国。万历时世贞既没,国伦犹无恙,在七子中最为老寿。”
毛泽东戏改古诗佚事
作者:计小为,毛小青,赵洁敏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九七二年十月二日,正在天津参观的周世钊,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要求他即日返京。是日晚,毛泽东会见了周世钊。当周世钊步入毛泽东宽敞的客厅入座后,毛主席风趣地告诉他,那是美国的尼克松和日本的田中坐过的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