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徐渭《南词叙录》研究综述
作者:孙晓婷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现存最早、也是唯一一部关于南戏的著作,它在我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词叙录》中的戏曲理论一直为人所关注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学者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南词叙录》,并力图借助更新、更科学的方法,对徐渭的《南词叙录》中的戏曲理论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主要涉及版本、文献整理、作者争议以及戏曲理论发掘和它的影响等方面。
《四声猿》中的徐渭本色思想
作者:曾楚瑶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色论"在明中叶进入戏曲理论领域,徐渭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徐渭的"本色论"要求戏文语言应"俗素",剧作和作者应表达"真情"。这些创作原则在他的代表杂剧《四声猿》可见一斑。
黄芝冈戏曲史论研究
作者:张国强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黄芝冈在20世纪戏曲史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学术活动,主要致力于戏曲史学和民俗学研究,著述丰富,发表专论文章上百篇。在戏曲领域,主要涉及戏曲起源、《琵琶记》评价、汤显祖研究、声腔剧种研究和戏曲改革等热点话题,在当时引起较大反响。然而,黄芝冈这一名字对于学术界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关于黄芝冈的研究成果较少,涉及戏曲方面的专著或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即便在有些文章中有所阐述,研究的也不够全面、深刻。目前,学界对于黄芝冈戏曲史论的研究更多的是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浅显论述,缺乏对其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的深刻分析和整体把握。基于此,笔者以黄芝冈戏曲史、论研究为着眼点,选取古代戏曲史、地方戏、戏曲理论三个专题作为重点方向,对黄芝冈戏曲史论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管窥黄芝冈在20世纪中国戏曲史论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
作者:储著炎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自明代中期开始,受当时特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及时代风尚的影响,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以反理学、反道学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思潮。其主旋律便是将“情”从理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肯定人欲,倡导真情,强调情本理末,主张以情制理。这种以尊情、重情为主要特色的学术文化思潮,在晚明小说和戏曲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它的影响下,晚明戏曲特别是儿女风情剧的创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中国古典戏剧的“抒情”技艺日臻完善。本论文以万历十五年至崇祯末年(1587—1644)作为晚明的时间界定,以“晚明戏曲主情思想”为论题。在研究方法上,以徐渭、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的戏曲理论为研究个案,另外,还涉及其他曲家的戏曲理论,力求在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在个案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结合中,从曲家心态、剧本创作、剧本改编、曲论专著、评点鉴赏、序跋题词等方面入手,结合晚明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思潮等因素,以便探究晚明戏曲主情思想从发生到兴盛、从兴盛至嬗变的发展轨迹,考察主情思想对中国古典戏曲之发展进程所造成的影响与作用以及它的理论构建与理论个性。在晚明戏曲发展史上,徐渭的戏曲“本色”论,其中所蕴含的“曲体”观与“求真任情”的美学追求,促进了晚明曲家对于戏曲“抒情性”的探讨,并推动了古典抒怀写愤类戏曲的创作。李贽对于《西厢》、《拜月》的“化工”定性,对于“童心”的鼓吹,使得晚明儿女风情剧的创作达到鼎盛。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考察,徐渭、李贽二人的戏曲主张对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的兴起具有先声意义。作为晚明戏曲主情思想之主将的汤显祖,他的戏曲理论以“情”为内核。围绕“情”,他提出了“至情”主张与“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以及纵横“才情”的作剧思想。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在晚明剧坛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领略到了“情”给戏曲艺术带来的动人魅力。汤显祖对于“情”的探讨,已经涉及到了戏曲创作中的题材选择、主题界定、情节构思、关目设置、角色塑造、曲辞声律等诸多问题。他的戏曲理论既有对前辈曲家的继承,更有属于自己的理论个性。可以说,晚明主情思潮在汤显祖的戏曲理论中体现得最为深入明显。在徐渭、李贽、汤显祖的影响下,特别是“徐评”、“李评”、“汤评”曲本在晚明的大量刊行,摹写真情、创作以传情为尚而不以宣扬儒家伦理为专,获得了晚明乃至清代众多曲家的共鸣。由徐渭、李贽二人倡导的、再经汤显祖加以深化的戏曲主情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既有着进一步的阐释,也有着相当程度上的新变。如冯梦龙既提出过“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言情主张,也提出过最为后人称道的“情教”思想,但从他的传奇创作与传奇改编角度考察,他更强调“从忠孝节义描写性情”。“情”与“理”、“风情”与“风化”在冯梦龙戏曲思想中的交错与杂糅,使得《墨憨斋定本传奇》在艺术成就上功过相参。作为受汤显祖影响最大、成就也最大的明末曲家孟称舜,如果分别以“至情”与“情正”作为他前后期戏曲创作的思想倾向,则他的戏曲活动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传奇《娇红记》则是这两个阶段过渡的桥梁。在晚明临川派曲家当中,孟称舜的戏曲理论内涵丰富,个性突出。他的“词足达情”的曲学观念,“因事以造形,随物而赋象”的作剧理念,以及见解独到的曲学风格论,涉及到了曲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范畴,而其立论基点乃在一个“情”字,这丰富了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的理论内涵。总体上来讲,冯梦龙、孟称舜二人的戏曲理论,相较于汤显祖来说,既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也有着相当程度上的新变,在明末主情论者当中极具代表性。透过徐渭、李贽、汤显祖、冯梦龙、孟称舜等人的戏曲主张,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发现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的发展轨迹。其中,汤显祖的戏曲主情思想最能体现晚明的时代精神与曲学气质,而冯梦龙、孟称舜二人的主情论调,在明清戏曲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对清代曲家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
徐渭、王骥德戏曲理论之比较
作者:王晓君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中期开始,出现了理论与创作齐头并进的局面,新的戏曲表现形式南戏尚在发展中,以徐渭等为代表的理论家即开始了一边创作《四声猿》一类优秀的作品、一面着手《南词叙录》这样的理论巨著;此后,觉琼、汤显祖等大家均走了这条“创作+理论”的路线,在这一时期戏曲理论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杂剧三集》研究
作者:裴洁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杂剧三集》是由明末清初人邹式金所辑,以收录明清之际杂剧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戏曲选本。关于它的版本,目前可见的主要有清顺治十八年(1661)邹氏原刻本,以及民国三十年(1941)武进董氏诵芬室翻刻本。该选本共三十四卷,收录十九家三十四种杂剧。其间作品或表达时世变迁、朝代更替的感慨,或抒发怀才不遇、人生坎坷的悲愤,均属寄寓深情、有意而为之作。此外,选本中绝大多数作品都十分罕见,除《杂剧三集》之外不见于其它任何刊本。该选本卷首有吴伟业之《序》、邹式金之《小引》,以及式金之子邹漪所写的《跋》,作品中还附刻了邹式金的大量眉批。因此,无论是从戏曲文学角度、戏曲文献角度还是戏曲理论角度来看,《杂剧三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截止至目前,有关《杂剧三集》的研究零散而不成体系,不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这部戏曲选本的整体价值。因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该选本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究:第一章,探讨选本的产生背景、版本情况以及其刊刻者的生平经历。第二章,分析入选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及主要艺术特色,揭示明清之际剧作家的普遍创作心态,以及该时期内杂剧发展的整体风貌。第三章,论述选本附录中所反映出的戏曲理论。通过以上三章内容,揭示出《杂剧三集》在戏...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