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特性探析
作者:傅涓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第一章总论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社会传播情况。神仙道化剧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元代道教和道教文学之兴盛,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是元代道教文学和元代杂剧兴盛的最佳证明,这类剧作是作为文士的马致远的苦难体验与全真道教的连接点,故而此类剧作以度脱为戏剧动作来警省世人疏离苦难,同时度化他们进入神仙境界。第二章揭示马致远度脱剧道家式的高蹈出世只是一种表面特征,其中道教教理的真正内涵是被悬置了的。这首先表现在马致远虽在剧中尽力图解全真“清静”炼养方式,却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全真内丹心性学的哲学内核。其次,马致远以“闲”统摄神仙道境,具有模糊和暧昧的特征。因为“闲”具有去道家化色彩,是一种带有人间烟火与世俗情趣的、此岸性、不够究竟的神仙境界,不过,马致远对“闲”之内涵进行了艺术性的限定,凸显了剧作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尚的某些关联。第三章从艺术精神的角度来审视马致远度脱剧的审美形态。隐逸是元代文人士大夫身心的重要归宿,度脱剧正是隐逸文化背景下元代文人士大夫艺术追求的一个延伸,表征着一种对精神自由与超越的寻求。在元代各个艺术门类中,“逸”都是一种重要的美学品格。马致远度脱剧更为形而下层面的特征主要是清疏尚简的美学风貌,这可以从马所用之宫调声情相对平缓和谐、情节设置相对简单类同、戏剧主角有类型化倾向、容易识别等方面看出来。第四章从心理和社会生存空间的角度探讨马致远与神仙道化剧的深层关联,文人学士在心理和学养上对仙道剧有亲近感,文人情调也引领着仙道剧的发展方向。且仙道剧于政治、宗教、民俗、商业都有益,因而集场演剧无法被彻底禁制,成为民间话语生命力的象征。
苏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史忠明,史志晔,潘虹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历史上,以苏州、无锡、南京、杭州一带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制作的家具,统称为苏作。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宋元以前,其发展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苏作家具杰出的代表是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制作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以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用料结构合理,比例适度等特点,呈现出简练、朴素、高雅、大气的风格。
千年未了“昭君怨”
作者:孟泽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美女谱系中,几乎都少不了王昭君;而王昭君"出塞和亲",确曾带来过边疆的和平与百姓的安宁,据《汉书》上说,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按照常识,有上述两样,人们便很难再把她污名化了。或者说,遵循日常理智,人们应该不会对王昭君施以某种高调的道德指控和声讨。
浅论白居易、苏轼对袁宗道的影响
作者:刘云霞,邢满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晚明文人仰慕白居易、苏轼,尤以公安派文人袁宗道为甚,"万历之季海内皆诋訾王、李,以乐天、子瞻为宗"(《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一)。由于倾慕白居易和苏轼,袁宗道取号白苏居士,斋曰"白苏"。袁宗道推崇白居易、苏轼,可能受时代风气、文人习气之影响,但相似的经历遭遇加深宗道对白、苏的倾慕与学习。袁宗道的家庭生活非常不幸,一生遭受了数次丧亲之痛。16岁时,生母去世;24岁时,第一任妻子离
独抒性灵的书史意义
作者:吕文明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独抒性灵的文学理论是由晚明湖北公安籍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提出的,其理论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1这个理论在当时的晚明文学和思想界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引发了艺术领域的大变革,书法在这样的变
解码“青藤”:徐渭的心性与绘画之辨
作者:庞鸥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徐黄异体"一变,文人士大夫"托物寄兴"又一变,"青藤白阳"再一变。"黄筌富贵,徐熙野逸"所涉为审美风格的界定;北宋末期兰、竹、梅等文人画兴起,意味着新的绘画形式开始形成;而陈淳、徐渭的出现,标志着新的绘画形式、新的绘画方法、新的创作理念均已高度完备与成熟。"青藤白阳"对后世中国花鸟画,甚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