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李梦阳文学思想简论
作者:汪正章 日期: 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初期推行科举并规定以八股文取士,致使文人学士专攻“四书五经”、专写粉饰现实点缀太平的“台阁体”诗文和宣扬程朱理学的迂腐庸俗的“理气诗”。为了扭转这种虚饰、萎弱的文风,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确曾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因势萎力弱而终未能打开局面。至于弘治年间,李梦阳即挺身首倡“复古”。继而响应的骨干分子有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廷相、王九思和边贡等人,世称“弘治七子”,亦称“前七子”。他们的“复古”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积极意义倒不在于
高拱文学思想研究
作者:邱真真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高拱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高拱提出诗文要有益于治道,其积极推进简洁尚实的文风,禁止繁词。高拱作为宰辅,其文学思想与政府文化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一种官方的文学思想。其从政治需要出发,认为文章要服务施政,为此提倡有利于治道的简洁质朴的文风。高拱在《日进直讲》中提出“文”为载道之具,表现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认为人品决定文品,主张先德行后文艺,德之具备,才能“崇德广业”,传承古圣贤之学,佐君泽民,以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业。高拱的文学思想不仅仅反映在写给皇帝的有关文化政策制定的奏疏中,还大量表现在寿序、墓志铭、神道碑等程式文中。本研究是以高拱文集为基础,在细读文集的过程中,梳理出其中所蕴含的文学观;通过对高拱创作的关注,探讨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学内涵。高拱作品所呈现出的文学思想,整体上来看是一种官方文学思想,多存在于官方话语空间或公共话语空间。
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转变“三说”平议
作者:魏宏远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钱谦益所提出的王世贞晚年定论说在清代产生较大影响,因引文及判断错误而被钱锺书先生否定,钱先生否定观点今已被学界广泛接受。其实,钱谦益之说并非空穴来风,有关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转变,王锡爵有自然说、焦竑有自谶说,而钱谦益则进一步提出自悔说。钱氏并非擅易前文、捏造故事,今天通过新材料之发掘,钱谦益自悔说应予以重新审定。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较之前期确实发生较大转变。
明代古樂府創作要論:以李東陽、李夢陽、李攀龍為中心
作者:孫尚勇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文章介绍了李东阳古乐府及其意义、李梦阳古乐府创作及其“尺寸古法”以及李攀龙古乐府的诗学意义,其创作实践证明,与宋元古乐府创作同当时代礼乐文化建设存在或隐或显的内在关系不同,有明一代古乐府创作之风格变迁,主要是在文人案头诗歌创作实践及文学理论层面展开的,更多的体现了明代文人在文本层面赋予古乐府的诗歌追求。
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研究
作者:魏宏远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长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其晚年作品主要辑录在《弁州山人续稿》及《附》中,这两部作品是在王世贞去世近十年后,才得以刊刻,当时王家经济衰退,刊刻量少。同时,又由于公安派的兴起,对七子派加以攻伐。故此,王世贞晚年作品流传不广,其晚年文学思想也被尘封在历史尘埃中。清代学者因对明人多执偏见,且过多接受明人“反复古”、“反模拟”一方的思想,由此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夸大明人“复古”、“模拟剽窃”之弊的一面,对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今天一些学者在对待明诗文时,往往依据清人之说,将有明一代诗文简化为“斗争史”,或“矫弊史”,仅看到王世贞作为七子派之首“复古~‘模拟”的一面,对其晚年文学思想的转变却视而不见。 本研究通过对王世贞晚年诗文集版本之考辨,对其晚年“自悔”这一史事予以澄清、还原,从而揭开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转变的帷幕。通过对其晚年生活、信仰、交游、性格、心态、思想等方面的探讨,较全面呈现出王世贞的晚年世界,从而勾勒出其晚年文学思想的基本状况。 在王世贞的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者,主要有李攀龙和昙阳子。王世贞与李攀龙的关系,学界已有较多关...
李梦阳母高氏墓志铭释证
作者:师海军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文学研究资料丰厚,学界对新出土的文献关注较少。李梦阳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综合其他文献材料,释证其母高氏的墓志铭,可以考见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形成时间与高氏生年在墓志铭中被镌刻错误等问题,对全面、深入地研究李梦阳生平、文学思想及了解明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