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论李梦阳的文学本体观
作者:于展东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认为诗歌用形象表情,经史传记也用形象弘德言理,诗与文都应该具有形象性,情和理是文学作品的本体。
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时代意义
作者:郭平安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分析了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的形成及意义,在政治方面,李梦阳文学复古思想在当时给予程朱理学以沉重打击,其本质是追求个性解放;在文学艺术方面,其文学复古思想包含了诸多创新内容,他不仅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还主张文学言情,认为民歌是真诗,写作要有情遇条件;李梦阳的文学思想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创新主义思想。
论李梦阳的诗歌创作论
作者:郭平安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诗歌创作论,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汤显祖诗文理论研究
作者:李悠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留给后人的文学遗产是丰富的,不仅有享誉海内外的戏曲,浩瀚的诗文,更有影响深远的文学理论。然而,在“四梦”问世之后,《牡丹亭》的巨大光芒掩盖了他在诗文上的成就。事实上,在文学批评方面,汤显祖对戏曲、诗文、小说和词都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其中诗文理论所涉及的范围又最为广泛。文章拟从汤显祖的诗文理论本身出发,结合文学批评史和晚明文学思潮,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力求系统归纳汤显祖诗文理论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分析其诗文理论的具体内涵与文学史意义。首先,在明朝“重情”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他的文学作品将之升华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等理念,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审美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他的思想之中又充满着矛盾,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抛开封建礼教而任情,也正因为如此,对李贽这类狂放之士以及达观那种不顾一切的济世豪情,他都满怀崇敬与赞赏。同时,汤显祖论文讲“灵性”和“才士”,他喜欢苏轼的小品文和评论等,讲究“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自然之态。他认为,文学除了要先天资质,更重要的是写作时遵从内心。纵观汤显祖一生,最为基本的文学观念即是“情生诗歌”与“性灵为龙”。所谓“情生诗歌”即是:人生而有情,情之所至,才可产生好的文学作品。“性灵为龙”指自然抒发胸襟的文章才有灵性,才是绝妙好文章。其次,汤显祖与复古格调派的差别和分歧在具体诗学批评上并非完全相反,甚至有不少共同点,不同的是他们对文学本体论的观点。比如,汤显祖与王世贞对于“求真”的理念大不相同,汤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为上的突破,具有鲜明的晚明文学特征。当然,在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中,由于多种综合性因素,难免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调和的矛盾,如他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与复古格调派的相同和对立,以及情与理的矛盾。但这些都不能作为磨灭其理论价值的原因。再次,在汤显祖的诗文理论与戏曲理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何种文体,贯穿其间的都是个“情”字,然而,对“情”的诠释又各有不同。创作之中,最为讲求的乃是“自然之趣”,但因文体的不同,又表现出各异的特点。究其文字背后的意义可见,汤显祖无论何时,都心系天下,不忘教化。
增补曲苑石集
作者:古书流通处原辑;圣湖正音学会增校 日期: 192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增补曲苑石集
明代“前七子”正义之一——以“前七子”诸人聚合、交游及其文学主张为考察中心
作者:师海军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中期文坛的"前七子"一直以来都作为文学史的重要流派而被人们所熟知,但这一提法并不是非常妥当、准确,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详细考察"前七子"成员的仕宦、聚合与交往,可以看出徐祯卿与"前七子"诸人不仅聚合在一起的时间短暂,群体交往也未见频密,他与诸人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和李梦阳的唱和而产生的.徐祯卿被列入"前七子"成员,与当时的文坛领袖李梦阳交往的关系重大.分析"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可以看到"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一口号并不能真正地概括所有成员,他们的崇古各有差异.所谓明代"前七子"的提法,并不能全面地、彻底地反映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概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