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梆子戏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
作者:王薇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昆曲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从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嘉庆的这三百多年来,昆曲盛极一时。清代中后期,昆曲逐渐开始衰落,梆子戏逐渐兴起。梆子戏起源于民间,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生活气息浓郁,更贴近百姓生活,很快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梆子戏从农村进入城市,为了更加完善自身的艺术形式,梆子戏从昆曲中吸收了很多内容为己所用,这使得其进一步趋于成熟与精致。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类比了梆子戏中的昆曲成分,从剧本、舞台艺术、民俗、演出场所等方面说明了梆子戏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昆曲的衰落和梆子戏的兴起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章分析了梆子戏在剧目方面对昆曲的继承,类比了梆子戏与昆曲的同名剧目和同题材剧目,并通过剧本的对比呈现出梆子戏独具风格的移植。最后从剧本结构、语言风格、作者生活背景等方面,比较了昆曲《意中缘》与蒲剧《意中缘》的异同。第三章通过行当、表演、服饰、装扮以及音乐等方面,论述了梆子戏在舞台艺术方面对昆曲的传承与发展。第四章从演出习俗和演出场所入手,阐述了在酬神祭祀中昆曲霸主地位的衰落和梆子戏的逐渐兴起,以及由于梆子戏演出规模的改变对演出场所的影啧,从而论证了由昆曲到梆子戏习俗和演出场所的沿袭和变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梆子戏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程中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并且对存留于当下的戏曲艺术,如何走入大众文化的视野,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提供了借鉴。
汤显祖《牡丹亭》与昆曲剧本中杜丽娘故事情节比较
作者:何英英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昆曲《牡丹亭》对汤显祖版牡丹亭进行了改编,主要内容和情节没有变化,但一些地方有所不同。昆曲保留明传奇的情节有:训女延师;花慨师窘;灌园访梦;逃生还魂。删减和增加汤显祖版《牡丹亭》的情节有:社会政治背景;次要人物冲突;爱情受阻描写;魂游问花;改动的有:惊梦寻梦;题花离魂;拾画幽会。
汤显祖《牡丹亭》与“青春版”比较研究
作者:钱颖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以原著汤显祖的《牡丹亭》与"青春版"《牡丹亭》2007年百场纪念版的舞台演出的影像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评析剧本比较与剧本改编。论文主要从剧本情节内容、剧本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三个方面来比较原著与"青春版"《牡丹亭》二者差异。
文本解读与意境架构——记汤显祖纪念展策展
作者:王蕴,陈端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与昆曲:晚明江南最美的遇见——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专题展览》以“四梦”为主线贯穿,以《牡丹亭》为着眼点,并以闺阁女性热衷于《牡丹亭》的事迹来增加展览的故事性,展示汤显祖与昆曲、江南的世纪邂逅。展览形式基于文本深入挖掘,利用场景造境,利用试听强化,利用园景架构,力求弥合文物与观众在时空上的鸿沟,打造视觉、听觉、感觉的精神场所。
汤显祖与明代扬州昆曲
作者:韦明铧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与扬州有密切联系。他曾师事泰州学派哲学家罗汝芳,而当时的泰州属于扬州府管辖。在他的诗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扬州的痕迹。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昆曲,自万历年间流传到扬州之后,经历明、清、民国、共和国四个时代,已近四百年。现在,昆曲已经成为扬州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两个版本音乐剧《汤显祖》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卿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音乐剧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让观众跟随音乐的节奏融入于故事情节当中。《汤显祖》是基于此种艺术之上,融合东方戏剧、昆曲、抚州采茶戏、南丰傩舞等艺术于一体的独具“中国风味”的“本土化”作品。此剧讲述了戏剧大师汤显祖的传奇人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及价值观,公演后得到了业界及观众的广泛好评。文章将上海音乐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师生演绎的两个版本音乐剧《汤显祖》的剧情结构、表演风格、本土艺术元素的融入运用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意在通过挖掘此部音乐剧顺应时代趋势、不断适应地域特色演变发展的艺术内涵,为推动地方本土传统音乐的继承与传播拓宽些许思路。
上页 1 2 3 ... 7 8 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