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缅怀高拱诗词考略
作者:岳天雷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高拱是明朝嘉、隆、万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隆庆六年六月,高拱罢官,万历六年七月逝世。明清时期,缅怀高拱的诗词凡九首。这些诗词,一方面表达对高拱忠君爱国、道德文章和相业功绩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为其受诬陷蒙冤、罢官归里而大鸣不平。这些纪实性诗词是对高拱这一悲剧性人物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
高拱家世考述
作者:岳天雷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清时期,高拱家族可谓河南新郑及周边地区的名门望族。其先祖为春秋时期齐国人子羔,即高柴,至元代凡五十七世,六十八宗。元末明初,从山西洪洞县徙居河南新郑的高成,为高拱六世祖。高拱的祖父、兄弟、子孙大多为官从政,建功立业。在高氏家族繁衍中,还孕育出恪守孝道、孜孜向学,廉洁自律、奉行俭约,扶贫济困、公而无私,敢于担当、秉忠为国的优良家风。高氏家风不仅对高拱的性格养成和为政作风发生了影响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明清古诗选本个案研究
作者:景献力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古诗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对古诗选本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深入地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目前,古诗选本的情况芜杂不清,对它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选取了《古今诗删》等八部明清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古诗选本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它们所确立的评价基准和最佳典范的分析,从更细致的层面上来探讨明清两代人关于古诗的理论主张。由于本文着重于个案研究,所以对一些前人较少注意的地方有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分析,如李攀龙的具体选诗与其理论主张之间的差异,陆时雍对宫体诗的高度评价与时代思潮的关系等等。但个案研究也同时带来了各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的不足,故本文在绪言中对明清人关于古诗理论主张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以加强古诗选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对于不同时代古诗选本的特色,古诗选本与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关系等问题,本文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立足于古诗选本,通过客观的描述与分析,于细致处对古诗选本及一些相关说法做更为深入的阐述,是本文的主旨。
明清关中理学与文学*
作者:常新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清理学与文学的论争主要基于世道人心与文学表达方式能否实现"传道"的功能以及传道应该借助的途径和手段。明代关中士人,诸如李梦阳和康海等人尽管以诗文见长,但都是在理学环境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士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传统持有相同观点。清初关中士人基于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遗民情结,他们出于对世道人心的焦虑,大都对文学中非理学的成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试论明末书法的创变及其价值取向——以徐渭、傅山为例
作者:杨德富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皇权专制畸形膨胀,程朱理学大行其道,对文人人格与天性的禁锢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打破传统艺术观念、彰显个人精神追求与艺术观点的艺术家,这些书家的作品自成面貌,反应出彼时书家艺术创新与蜕变的意识,本文主要围绕徐渭与傅山进行探讨,旨在对明末清初书法的创变及价值取向有更深入的认识。
明清文言小说评点之叙述理论研究
作者:杨艳文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代以还,文言小说评点复苏,在白话小说评点的推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评点本数量日趋丰富。王世懋、汤显祖、屠隆、袁宏道、冯镇峦、但明伦、何守奇、王士祯、张潮以及烟花子等没有留下真实姓名的无名氏,是评点中的主力军。在他们零散和芜杂的评点之中,针对文言小说叙述特色做出的理论阐述闪闪发光,尤其是围绕《世说新语》、“虞初”系列小说选本、《聊斋志异》、《萤窗清玩》做出的评点,因使用了一系列形象而生动的术语显得越发耀眼。笔者在爬梳这几部文言小说评点的基础上,抉出其中就叙述艺术而发的内容,最终从人与物的叙描、情节的曲转展收、叙次脉理以及叙述风格这四大方面总结了文言小说叙述理论。人、物是文言小说叙写的主要对象,评点家们对不同作者使用的描摹笔法做出了不同的品评。李贽、王世懋、田中等人称《世说新语》写人“状得佳样出”,并对人物“一一呵活眼前”背后的时间机制有所揭示;汤显祖等评点家,从人物的形神、姿态、口吻入手,以“摹形”、“抉神”、“娇态如画”、“口中吐出”等术语抉出了“虞初”系列小说“活画”人物时蕴藉的匠心;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则从《聊斋志异》兼顾“人”、“物”特性的叙写特色中,总结出了“栩栩欲活”的传神绘影之笔、“双管齐下”的互写法、浓墨重彩的“大落墨法”、“垫衬加一倍写法”、“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虚实写法以及“穷形尽态”的极写之笔;烟花子用“由虚入实”、“由浅入深”这类具有辩证意味的术语来总结《萤窗清玩》中的人物描摹法,并首次针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提出“越是放松处,越是吃紧处”的理论命题。情节是文言小说叙事的基本单位,评点家们立足于小说文本,总结出了一套别有韵味的情节曲转展收理论。他们就情节的导引和生发阐发出“拔草寻蛇”、“春云渐展”、“绝处逢生”三种形态;从情节的波澜起伏中点出“转”、“曲”、“顿”、“波”、“惊”“险”五大增添趣味的笔法类别。此外,情节中伸缩变换的文势、张弛有度的节奏、令人捉摸不透的悬念、人物的嵌入与情节的深化、颖然有趣的小语点染以及巧妙收束,评点家又分别使用“蓄字诀”、“从险峻处望有平静处”、“作葫芦提语”、“卷石小卉,尽多生趣”、“小小点缀绝佳”、“临结出奇”等特色术语和命题进行揭示。文言小说注重叙次脉理问题,明清评点家依循不同文言小说的特性对各篇故事中段落与段落间的“肌理”和“针线”进行了揭示。《世说新语》在大结构上呈现出“条分类举”之散式,而单则故事内部却“次序有映应”;“虞初”系列小说专注于“起结”、“序次”和“关锁照应”;《聊斋志异》在脉理布设上有五条秘诀,即作为全篇意旨统摄的“立胎”、开篇定局的“提笔”、紧密相承的“过脉”和远距离呼应的“伏应”、提点文脉的“拖”“带”“串”、用于弥缝的“追”“补”“斡旋”和“不漏”之笔;《萤窗清玩》则沿承了此前的文言小说的叙次笔法,烟花子称之为“伏”、“逗”、“张本”、“应”。通过评点家的阐述,我们发现,文言小说的叙次和脉理在保有自己特色的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理论沿承关系,在前后照应的通贯笔法上呈现出共性。叙事风格能够直观反映出文言小说叙事与白话小说甚至是其他体裁叙事的差异。从文言小说评点家的揭示来看,文言小说叙述风格最大的特色就是限于篇幅而呈现出“一语千里”的“简括”之风。这一重风格具有寓精炼之法格、数语便叙事“净”“足”、走笔巧“捷”不缠绕的特点,具体可通过“趁水生波”、“顺手牵羊”、“口中点出”等“省却无数笔墨”的笔法来实现。除“简”外,恍然如真的“怪幻”“迷离”色彩、“用笔不复”的矫变文心、“愈嚼愈觉有味”的深约风致也都是评点家们从文言小说叙述实际中总结而出的风格。文言小说评点看似琐碎,但正如黄霖先生说的那样,它外杂而内整、形散而神完,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它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积淀了深厚的理论内涵,彰显着中国特色。越过文言小说评点的芜杂外表,深入挖掘其中内蕴的叙述理论宝藏,探求其叙述理论逻辑,不仅可以直观掌握文言小说的叙事格局,也能为构建中国特色叙事理论体系贡献绵薄之力。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