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元杂剧中的孝子形象
作者:李艳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受到冲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引起了杂剧作家们的关注。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在杂剧创作中塑造了一大批身份各异的孝子形象。从孝子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剧作家的理想,他们希望以此来捍卫传统伦理道德,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
试析元杂剧历史剧的情节模式
作者:丁合林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历史剧的情节具有模式化的特点。最典型的有:"忠奸斗争"模式,"帝王爱情"模式,"发迹变泰"模式,"贵者负贱"模式,"报恩报仇"模式,"伦理道德"模式等。这些模式能典型、集中地映射出社会习俗、价值取向,烛照出时代的情绪、兴趣等。
试论明后期讽刺剧的题材特点
作者:梁颖珠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早在先秦时代,尚在萌芽状态的戏曲就通过徘优的滑稽表演讽谏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确立了古代戏曲的讽刺传统。从先秦到唐宋,处于酝酿、形成过程中的戏曲对统治阶级和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一直不绝于耳,但零散而细碎。有元一代,杂剧作家经常运用讽刺抒发感情、批判现实,但手法比较单一,讽刺面不广,讽刺色彩也不够鲜明。明代中期,康海、王九思写的“中山狼”讽刺题材,尤其是康海的《中山狼》,对官场中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好心遭恶报进行了变形描摹,对人心不古、品行大坏的上流社会现状予以辛辣的讽刺,这表明讽刺剧的创作渐趋成熟。明代后期,统治阶级日趋腐败、宦官专权、朝纲不振、党争激烈,是内忧外患严重的时代,“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吕坤《去伪斋文集》卷五《答孙玉峰》);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王阳明以心学来对抗程朱理学,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的泰州学派风行天下,文学界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则提倡个性化、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以,文坛的气氛一反沉寂,甚为活跃。在时代的主要精神刺激下,对封建统治、官场、科举以及世俗的黑暗和丑恶体验很深的剧作家们,...
明代全才 徐渭
作者:应丹 日期: 2002.06.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明代全才 徐渭
论元杂剧思想内容的若干特征
作者:邓绍基 日期: 198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的内容异常广阔,元人胡祗遹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紫山大全集·赠宋氏序》)明人朱权把杂剧分为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又曰林泉丘壑);三曰披袍秉笏(即君臣杂剧);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钹刀赶棒(即脱膊杂剧);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旦(即花旦杂剧);十
元杂剧的才子佳人模式和剧作家的婚恋意识
作者:张义光,王建科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的才子佳人模式和剧作家的婚恋意识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