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沈自征剧作研究
作者:李晓红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文着重分析晚明吴江剧作家沈自征的杂剧《渔阳三弄》的艺术特色及成因,探讨了沈自征杂剧对清代抒愤短剧的影响及接受情况。全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沈自征的家庭背景、生平和创作情况。 第二部分概述沈自征的剧作《渔阳三弄》主要内容,具体分析《渔阳三弄》艺术特色,如: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体制;文采斐然兼本色得体的语言风格;意象奇特,借奇人奇境以抒奇情;以张显情性、释泄郁气为目的来构造剧情,突破了传统“中和之美”的审美格范。 第三部分从创作社会背景、个人才情与境遇、对元杂剧艺术特色的刻意追求以及徐渭剧作的影响四个层面来分析沈自征杂剧艺术特色之成因。 第四部分分析沈自征《渔阳三弄》的接受情况,及其对清代抒愤短剧在主旨、题材、结构、关目等多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沈自征杂剧的分析,使得《渔阳三弄》三剧的艺术特色及影响更加明确清晰,肯定了其在明清杂剧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同时通过对单个作家及其剧作的具体分析,给予明清杂剧在个案研究领域方面以必要的补充。
清初抒怀写愤杂剧研究
作者:路朝栋 日期: 2017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抒怀写愤杂剧,主要以遣怀讽世,抒发作者胸中的愤激不平与牢骚肮脏为主。此类杂剧在明代中后期就已经产生,到清初又继续存在与发展着。清初抒怀写愤杂剧的作者,大部分都有坎壈不平的经历,或困厄穷愁,失时侘傺,或处危乱之世,经历国家覆亡、社会动乱等。这类作品的思想内容,以抒发国破家亡之愤,科举不第、怀才不遇之愤,世态人情之愤和遭冤狱之愤四种类型为主。相比明代中后期的这类杂剧,清初新出的一类则是抒发黍离悲思、亡国之愤的杂剧。但所占比例最高的不是抒发亡国之愤的杂剧,而是抒发科举不第、怀才不遇之愤的杂剧。清初的这类杂剧,在体制上早已打破了元杂剧的规范,即使有多本杂剧全以北曲创作,但是有的一折之中竟用了数个北曲宫调的曲子,有的唱法早就不一样了,更多的越来越趋向南曲化、传奇化,有的早已是南杂剧的形式了。有的杂剧还以短剧、组剧的形式出现。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反而更有利于表现思想内容和抒发胸臆。清初的这类杂剧,并没有彻底与舞台绝缘,尤侗《读离骚》《清平调》,宋琬《祭皋陶》,黄之隽《郁轮袍》都曾演出过,尤侗的《读离骚》还曾演之于顺治内廷,黄之隽的也很可能在民间演出过,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以家乐形式演出,仅限于小众化的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流欣赏、寄托心志与抒发怀抱了。
论清代杂剧对徐渭《四声猿》的接受
作者:杜桂萍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徐渭《四声猿》杂剧影响了有清一代的杂剧创作。清代杂剧以自喻性为标志的文人化特征、有意通过易装书写表达创作主旨的题材策略、注重真幻相生的关目设计以及自由开放的体制形态等,都与清人对徐渭的精神认可与创作接受息息相关。徐渭的人格风貌和艺术精神经由《四声猿》而遗传给后世那些块垒满胸的文人,既影响着他们的文体选择,也启发了他们的人生追求。《四声猿》的艺术创造规范了杂剧创作的文人化走向,而清代杂剧的主动性接受则凸显了该剧作为艺术范本和武库的特殊魅力。
论“鬼神崇拜”对元杂剧艺术的影响
作者:甄飒飒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相面、批命、梦兆等情节,学界对此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多认为是作家的虚构,体现了迷信思想。进行艺术分析时,往往提炼出个别剧目中涉及此类情节的要素来研讨。实际上,这些内容在元杂剧中是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存在的,并非个别作家的臆想与借用。今人看来虚幻荒诞的情节,其实与宋元时代的社会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作家将其引入创作中,有着艺术创作上的考量。
试论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作者:朱光荣 日期: 198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杂剧是元代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舞台角色的歌唱、宾白、舞蹈、科介的表演及音乐的伴秦,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在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以及剧作家所站的思想高度方面,都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揭开了文学史、戏剧史的新篇章。因此,元杂剧正如唐诗、宋词一样,作为一个时代灿烂的文学艺术高峰而载出文学史册,成为不可企及的艺术典籍而光照后世。在元代,在不到一
朱有燉的宗元理念与杂剧创作实践
作者:刘建欣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朱有燉(1379—1439)一生致力于杂剧创作,存世作品31种,是明清两代杂剧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对元杂剧十分青睐,曾在作品中直接表达激赏之情:"予观近代文人才士,若乔梦符、马致远、宫大用、王实甫之辈,皆其天材俊逸,文学富赡,故作传奇清新可喜,又其关目详细,用韵稳当,音律和畅,对偶整齐,韵少重复,为识者珍。"①他极力称赞元代的杂剧大家,认为他们的杂剧清新自然,在关目、用韵、音律、对偶等方面都可圈可点,明代的作家即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