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代复古派诗学中的「摹拟」议题
作者:陈英杰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復古派雄踞有明一代詩壇百餘年,惟創作實踐「摹擬太甚」的疑雲,歷來非議者眾。這一常見的標籤是否可能流於簡化?本文聚焦復古派內部的自我省察,結合詩歌文本的證析,當可提供系統性的解答。文中首先梳理復古派文獻中「摹擬」相關詞彙的用例,其次確認復古派自我省察摹擬之弊時,所指向的作家、作品。文中尤側重於釐定復古派摹擬之弊的四種類型:餖飣雜湊、略換字句、盲目仿語、承複古語。最後指出復古派期於漫長學古歷程中,由仿語而深化、昇華,整體解悟古人藝術軌則,而臻於一種「得神型摹擬」。故綜觀之,復古派對於「摹擬」,既有多元反思,亦具深層堅持、高遠之理念,其觀念思維重層而立體,洵非簡化的負面標籤所能收編殆盡。
明代复古派诗学中的「摹拟」议题
作者:陈英杰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復古派雄踞有明一代詩壇百餘年,惟創作實踐「摹擬太甚」的疑雲,歷來非議者眾。這一常見的標籤是否可能流於簡化?本文聚焦復古派內部的自我省察,結合詩歌文本的證析,當可提供系統性的解答。文中首先梳理復古派文獻中「摹擬」相關詞彙的用例,其次確認復古派自我省察摹擬之弊時,所指向的作家、作品。文中尤側重於釐定復古派摹擬之弊的四種類型:餖飣雜湊、略換字句、盲目仿語、承複古語。最後指出復古派期於漫長學古歷程中,由仿語而深化、昇華,整體解悟古人藝術軌則,而臻於一種「得神型摹擬」。故綜觀之,復古派對於「摹擬」,既有多元反思,亦具深層堅持、高遠之理念,其觀念思維重層而立體,洵非簡化的負面標籤所能收編殆盡。
明清李攀龍批評研究
作者:龔蘭蘭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李攀龙在生前身后受到的各方批评与阐释按照历史时代的发展,可以大致以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明后期,明清之际和清前中期及以后的顺序进行梳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后七子主要成员王世贞对李攀龙虽也有部分批评之辞,但总体上仍持维护、赞美的倾向,谢榛与李攀龙之间的恩怨纠葛则使李攀龙个人的品德和形象蒙上阴影。受到王世贞提携的胡应麟、屠隆等人表现出明显的“抬王抑李”倾向,开始对李攀龙的文学创作进行否定。与复古派文学宗尚相左的唐宋派、徐渭、汤显祖等诗文名家也对其文学理论和创作提出了质疑。万历年间相继兴起的公安派、竟陵派虽对李攀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但批评态度最后又趋于缓和,表现出调和的倾向。到了晚明,许学夷及云间派又再次对李攀龙及复古派表现出肯定、支持的倾向,从而引发了钱谦益对复古派的全面批判。钱谦益对李攀龙的批评不仅影响了虞山派及吴乔等人的态度,也成为李攀龙批评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李攀龙在明清之际唐宋诗大争论里成为了十分受瞩目的批评对象。清初三大儒及其弟子也从总结历史教训的角度对李攀龙及复古派在明代文学和思想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清前期,无论是在批评领域颇负盛名的叶燮、朱彝尊,还是在诗歌创作领域备受瞩目的王士祯,也都对李攀龙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使得李攀龙的诗歌创作及理论的优劣得到了更为详尽的剖析。到了清代中期,沈德潜、袁枚对李攀龙的批评也更趋向于调和,以尽量规避前人已有的批评论断。雍乾之后,对前代已有的各种批评成果进行总结与梳理成为突出特色,批评家对李攀龙的关注与热情最终消解。
制作明代前後七子:以清初中期三书为探讨核心
作者:谢佩真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弘治、正德時期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文學復古運動,統治文壇約一世紀左右,然《明史》以「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來簡化其成就,甚而一般中國文學史、批評史對於明代前後七子模擬剽竊的師古途徑,多予以負面評價。本文欲藉由比對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與具有官方意識《明史》及《四庫全書總目》三書,從中釐清清人製作前後七子形象的過程,試圖進入原先歷史文化語境,以梳理清初、中期如何來看待前後七子之議題,為本文研究的目的。本論文在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以《列朝詩集小傳》、《明史》、《四庫全書總目》三書對於前後七子述評為基本架構,從中可見三書抨擊的對象鎖定在幾個特定的復古派領袖人物身上,如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及王世貞等人。第三章在比較清初、中期三書之異同,相同觀點包括抨擊七子內部成員相互標榜、排擠之陋習與簡化復古內容及剽竊模擬之弊病;相異觀點則包括《四庫全書總目》對於李夢陽、李攀龍提振文風之肯定與錢謙益強烈抨擊何景明於〈與李空同論詩書〉所提詩文理論,而漠視其「擬議以成其變化」的原意及《明史‧何景明傳》「夢陽主模仿,景明主創造」之述評,造就後世對於李、何的刻版印象,此外尚包括《四庫全書總目》對於謝榛詩論提出「迂謬」、「語似高而實謬」的評述。 第四章論述清初、中期三書文學標準與評價之得失,可見三書評述七子的主觀標準,且多半否定前後七子的貢獻。清初、中期三書述評評價的優點是在明確反思明代剽竊模擬、門戶之見所衍生的弊端中,同時展開屬於清人詩學的理論框架,顯見清人對於詩文創作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三書述評評價的缺失則是包括多半持著於否定性的評價與過於簡化前後七子的復古內容及強調七子相互標榜排擠的陋習,以及有意識忽略其他面向之探討,如前後七子對於模擬剽竊的反省與真實情感的重視等層面。第五章回顧本文主要內容。
李攀龙诗歌用韵研究
作者:许莹莹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依据《李攀龙集》(李伯齐点校,齐鲁书社1993年版)对李攀龙的全部诗歌作品进行用韵研究。李攀龙为山东历城人,生活于明代中叶嘉靖、隆庆年间。李攀龙曾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同时也是著名文学流派“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作品,本文共收录1419首,其中古体诗431首,近体诗988首。本文首先归纳诗歌韵例,确定韵脚字,从而分析得出李攀龙诗歌用韵的韵系,并将它与《广韵》韵部的同用、独用情况相比较、与平水韵相比较,从而得出李攀龙诗韵的基本特征:趋向于遵守《广韵》关于韵部同用、独用的规定,遵循平水韵的规范,大部分韵部的分合情况与《广韵》、平水韵相一致,仅存在少数与《广韵》、平水韵相异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特殊通押韵部。对于基本特征以外的特殊通押情况,本文综合李攀龙的文学复古思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明代中期、地域——山东,从仿古以及明代韵母系统的角度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结论:1、李攀龙诗韵中存在仿古用韵的情形。本文归纳分析的431首古体诗中,存在218首拟古乐府诗,其中有一定数量的诗歌存在仿古用韵。具体是:(1)歌戈麻三韵同用,(2)语马两韵通押,(3)有马两韵通押,(4)缉合两韵通押,(5)支歌两韵通押,(6)至志未祭通押。这些韵部的通押(同用)均表现了诗人在用韵方面模仿上古音韵系的特征。2、李攀龙的诗韵反映出明代山东方言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清庚青蒸通押,钟庚通押,体现了明代中期至清代前期这一历史阶段内山东方言区域内曾梗通三摄同音的特征。(2)东侵通押,文侵庚青清通押,体现了山东方言在明代至现代的发展过程中[n]尾韵向[m]尾韵归并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现代山东方言[n]尾韵母主要元音鼻化的特征。(3)陌德两韵通押,体现了明代山东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中存在的中古曾摄开口一等字与梗摄开口二等字读音相同的特征。3、李攀龙的诗韵反映出明代官话语音的特征。总体来看:体现了中古至近现代语音发展过程中韵部简化合并的总体趋势。表现在庚耕清青四韵之间的通押,梗静耿三韵之间的通押;尤侯与模虞鱼韵之间的通押;鱼模虞三韵之间的通押;有厚虞三韵之间的通押;山删先仙寒桓之间的通押;吻准隐三韵之间的通押;萧宵豪三韵之间的通押等。
李攀龙诗歌艺术散论
作者:吴微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攀龙为后七子之首,标举复古旗帜,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人简倨、正直、爱国。其诗雄浑峻洁、沉著意真、规模典范;具有高蹈的爱国情怀,浓烈的美刺精神和孤傲的人生态度。他在明清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上页 1 2 3 ... 7 8 9 ... 40 41 4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