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明中叶知识体系建构的多元取向:从李夣阳〈刻《战国策》序〉谈起
作者:王昌伟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嘉靖2年(1523),巡按河南的王溱(生卒年不详)打算刊刻《战国策》,为此特别请文学复古运动的领导者李梦阳(1473-1530)作序。通过对序文及李梦阳相关着作的细读,本文旨在说明,从表面看来,李梦阳似乎是以卫道之士的口吻,通过作序的方式批判《战国策》为畔经离道之书,事实上这篇序文实含有多重视角。要理解李梦阳这篇序文的学术思想史意义,我们必须把它放置在明中叶以还「杂学」或诸子学兴起的背景下考虑。跟宋代以来的理学家强调士人学术应该统一在宏大和具普遍意义的「道」之下的倾向不同,明中叶以後的思想家对世界的理解,则是以多元和分别为基础,强调万物的分殊和差异。本文将说明,李梦阳序《战国策》的多重视角,正反映了明代中叶知识界重视多元性和差异性多於普遍性的特点。
李梦阳与书院文化
作者:王昌伟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是明中叶文学复古运动的领军人物,名列明代文学史上的“前七子”。由于李梦阳在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学者在研究李梦阳的时候,一般只关注他的文学思想和活动,甚少涉及其余。其实,文学只是李梦阳整体学术的一部分。李梦阳对书院文化的参与,揭示明中叶书院文化发展的其中一个面向。南宋士大夫基本上有两种看待书院的方式。一是进入国家体制成为官学的一部分,二是让不完全认可官学教育的改革家试验其有别于,但不一定和官学对抗的教育理念的场所。李梦阳著作中和书院有关的篇章,证明其代表的正是前一种观点。李氏把书院视为官学的延伸,剔除了理学私学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国家体系的附庸。
晚明诗学研究中的“早期启蒙”范式辨正
作者:王逊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以"早期启蒙"思想为理论指导来观照晚明诗学现象系学人共识,但个中存在的诸种缺失却少见反省。晚明诗学与早期启蒙思潮关联之确立,多是基于某种理论的历史追溯,所谓"本然"更多出自于"应然",但学人却不免将"策略"当作了"前提"。作为一种"宏大叙事",早期启蒙范式遮蔽了问题的复杂与多元,使我们对于晚明的理解陷入单一视角。就对文学现象的解读而言,所谓的新见解并未超出传统认识,并且还存在主观情绪过度激昂、相关判断过于草率和简单化等缺失。在构建启蒙诗学通史的过程中,多是主题先行、简单类比,而未联系各自语境作深入阐发,对彼此的内在勾连也没有清晰界定,最终形成的结论或是存在误读,或是对某些向来极具争议的话题简单取信了有利于自己的一种说法。
明代复古派诗学中的「摹拟」议题
作者:陈英杰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復古派雄踞有明一代詩壇百餘年,惟創作實踐「摹擬太甚」的疑雲,歷來非議者眾。這一常見的標籤是否可能流於簡化?本文聚焦復古派內部的自我省察,結合詩歌文本的證析,當可提供系統性的解答。文中首先梳理復古派文獻中「摹擬」相關詞彙的用例,其次確認復古派自我省察摹擬之弊時,所指向的作家、作品。文中尤側重於釐定復古派摹擬之弊的四種類型:餖飣雜湊、略換字句、盲目仿語、承複古語。最後指出復古派期於漫長學古歷程中,由仿語而深化、昇華,整體解悟古人藝術軌則,而臻於一種「得神型摹擬」。故綜觀之,復古派對於「摹擬」,既有多元反思,亦具深層堅持、高遠之理念,其觀念思維重層而立體,洵非簡化的負面標籤所能收編殆盡。
制作明代前後七子:以清初中期三书为探讨核心
作者:谢佩真 日期: 暂无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弘治、正德時期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文學復古運動,統治文壇約一世紀左右,然《明史》以「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來簡化其成就,甚而一般中國文學史、批評史對於明代前後七子模擬剽竊的師古途徑,多予以負面評價。本文欲藉由比對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與具有官方意識《明史》及《四庫全書總目》三書,從中釐清清人製作前後七子形象的過程,試圖進入原先歷史文化語境,以梳理清初、中期如何來看待前後七子之議題,為本文研究的目的。本論文在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前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以《列朝詩集小傳》、《明史》、《四庫全書總目》三書對於前後七子述評為基本架構,從中可見三書抨擊的對象鎖定在幾個特定的復古派領袖人物身上,如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及王世貞等人。第三章在比較清初、中期三書之異同,相同觀點包括抨擊七子內部成員相互標榜、排擠之陋習與簡化復古內容及剽竊模擬之弊病;相異觀點則包括《四庫全書總目》對於李夢陽、李攀龍提振文風之肯定與錢謙益強烈抨擊何景明於〈與李空同論詩書〉所提詩文理論,而漠視其「擬議以成其變化」的原意及《明史‧何景明傳》「夢陽主模仿,景明主創造」之述評,造就後世對於李、何的刻版印象,此外尚包括《四庫全書總目》對於謝榛詩論提出「迂謬」、「語似高而實謬」的評述。 第四章論述清初、中期三書文學標準與評價之得失,可見三書評述七子的主觀標準,且多半否定前後七子的貢獻。清初、中期三書述評評價的優點是在明確反思明代剽竊模擬、門戶之見所衍生的弊端中,同時展開屬於清人詩學的理論框架,顯見清人對於詩文創作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三書述評評價的缺失則是包括多半持著於否定性的評價與過於簡化前後七子的復古內容及強調七子相互標榜排擠的陋習,以及有意識忽略其他面向之探討,如前後七子對於模擬剽竊的反省與真實情感的重視等層面。第五章回顧本文主要內容。
李何论争的明代言说述评
作者:冯小禄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和何景明的论争,明人大多认为是李欲压倒何而发动了论争,带有文人相轻的性质;对李何的论争观点,从文献反映的角度看,袒李派占了上风,比护何派和中立派都多。从中可见明代中晚期文学热衷复古而警惕师心的浓重风气。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48 49 50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