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论何景明诗论的内涵、实践与美学特质-以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为范畴
作者:余育婷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而共同生存并在企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构建企业文化非常重要,它是企业使命的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明代性灵说研究
作者:王颂梅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中明至清初的文學理論,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繼魏晉之后最具系統的時期。它明顯的分為兩大派,正方的格調派與反方的性靈派。兩派對立了近三百年,墨守輸攻,互有消長,是很有研究價值的對象。本文旨在以專史的眼光,對性靈派的背景、成因、沿革、消長和得失做詳細的敘述,然而性靈派為反對格調派而生,故不得不對格調多所著墨;格調派又是順應時代的產物,故又不得不對明代環境做全面性的了解,以證明性靈理論的反時代性。因此本文結構分「背景篇」和「理論篇」兩部分,背景篇四章,第一章「明中葉前的黑暗時代」敘述明太祖摹擬秦漢的恐怖統治以及百年黑暗期的影響;第二章「摹擬王國的建立」分析前后七子和時代的關系;第三章「明中葉后的庸俗文化」探討低級士人中俗學偽學的干擾作用;第四章「浪漫思潮的興起」則從王學、禪學、蘇學說明性靈理論的由來。理論篇共十一章,首列明代格調詩論概說,其次依序討論王守仁、王畿、唐順之、歸有光、徐渨、李贅、焦竑、湯顯祖、袁宗道、袁中道、鐘惺、譚元春、錢謙益等性靈派人物。論時代可分中明、晚明、清初三期;論有作者思想家、文章家、戲曲家、談藝家兼詩人;論性質則有消極浪謾主義積極浪漫主義之分。本文參考獻以第一手資料為主,包括以上諸家詩文集、詩話及評選之作,其次輔之以明清史料和民國以來之相關著作。研究方法主要運用「比較」的觀念。在性靈派中比較各家的理論,以見其斟酌損益,由簡而繁的軌跡;在哲學思想和文學理論間,比較王學與性靈、程朱與格調聲氣相通、步步步合拍的現象;在正統派和反對派之間,比較其理論核心和各專題的扞格之處, 在時代方面,以秦漢、魏晉、齊梁與明初、中晚明參照。在進行比較之余,亦就能力所及,對異同現象給予合理的解釋,以增加了解和接受的程度。并且也希望經由這這兩種方法, 建立一個大和間架,使孤立的現象有所附麗,使若干疑點得到澄清,這便是本文一點小小的心願。
论李梦阳以“和”为中心的诗学体系(之一)-以“和”为依据所规制的诗歌本质与功能
作者:侯雅文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旨在論述李夢陽的「詩學體系」。在明代的復古思潮中,李夢陽的詩論具有指標性的意義。然而明清以來,由於受到像錢謙益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文學家的批判,致使長久以來,李夢陽的復古被局限在模擬古人作品的意義上,而他的「詩學體系」乏人問津。 現代學者如郭紹虞,深入閱讀李夢陽相關詩論之後,指出明清以來的批判,不夠全面。現代學者們的研究,有助於我們突破加諸在李夢陽詩論上的偏頗視域。然而由於缺乏「體系」的詮釋,致使李夢陽的詩論流於零碎,甚至相互矛盾,這樣的結果,令人惋惜。 綜觀李夢陽的著作,可知他試圖以「和」的觀念為依據,將「詩」的諸多構成要素,統整成為一個具有系統性的整體。此一觀念的來源可以上溯至先秦時代「和」的觀念。透過此一研究進路,我們可以確當地掌握李夢陽詩論的價值,進而為解決明代「格調派」構派及變遷終界的問題,奠定基礎。
李梦阳以“和”为中心的诗学体系(之二)-以“二元对立调和”的法则为基础而规创的诗歌创作理论
作者:侯雅文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旨在論證並詮釋李夢陽的「創作理論」之意涵、其與「和文化」之間的關係,及其在「活法」的傳統上所涵有的意義。這項研究指出李夢陽所謂的「法則」係指二元對立調和,這不僅是一切藝術之源,更本諸萬物構成之理。又李夢陽所謂「典範模習」即以「二元對立調和」作為諸典範的「共同法則」。模習的意義即在掌握此「同一」之法。此一「和」、「同」的論點,主要承自《周易》而來,與其他先秦「辨和同」的傳統並不完全相同。此外,相較於宋代以創作主體之「主觀解悟」,作為「活法」的首出依據而言,李夢陽另外開展了以「客觀法式」作為「活法」的首出依據,因而有其價值。上述研究論題,乃是在既有李夢陽相關詩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的新論點。
明人选唐三部曲:从《唐诗品汇》、《唐诗选》、《唐诗归》看明人的崇唐文化心态
作者:朱易安 日期: 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高棅的《唐诗品汇》、李攀龙的《唐诗选》以及钟惺、谭元春的《唐诗归》,是为数众多的明代唐诗总集中很有影响的三种。清人提及明人选唐,往往以此三者并举。明清两代的许多唐诗选家都或多或少地接受并采纳了他们评价唐诗的标准和方法,甚至在今天的唐诗研究中仍育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将这三部书放在一起研读,则另有一番情趣。因为《唐诗品汇》、《唐诗选》和《唐诗归》分别代表着明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唐诗观,恰好按历史顺序展示出明代店诗观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揭示出明人崇尚唐诗的文化心态,以及形成这种心态的文化机制。
后七子和明末文人的唐诗观——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二
作者:朱易安 日期: 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说严格遵循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途径;另一条是对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修正和改良。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