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李梦阳复古诗论中的“格调”范畴
作者:胡剑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李梦阳作为明代中叶的风云人物,其掀起的复古思潮,对后世影响深远。李梦阳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提出取法汉魏盛唐的"格调"论说,有力地冲击了"雍容典雅"的台阁诗风。审视李梦阳"格古"、"调逸"的主张,不难发现,他的诗论不仅强调诗歌的体式,亦重视诗歌的抒情特质。尽管李梦阳部分诗作出现拟古太甚的情况,但是人无完人,拟古失真并不是李梦阳的初衷,而且其后期创新性提出"真诗乃在民间",此主张对复古过甚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格调"说作为李梦阳复古诗学主张的核心,使得文学回归本体,新的诗坛格局在此论说下得到开创。
李攀龙研究
作者:蒋鹏举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课题研究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五章二十一节六十八子目。对明代诗坛领袖李攀龙从生平经历到文学观念、文学创作进行了详细分析,涉及的内容及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状况以及研究的意义、方法,在大陆学界尚未有专著研究李攀龙这个作家的前提下,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确立选题。 第一章考察了李攀龙的生平经历。本着“知人论世”原则,按作家行踪分五个阶段,重点有二:其一,任职京城、顺德时期(1546~1556),转捩时代风气,揭橥复古要义,组建后七子派诗社,掀起复古运动的新高潮。其二,归隐历下时期(1558~1567),肆力文学创作,沟通南北诗风。攀龙自32岁中进士到57岁去世,一生三仕三已,为官时间总计不过十六、七年,无论任职何处,都奉公守法,敬业爱民,留下清正廉洁的美名。他至孝侍母,爱护家人,关爱朋友,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性格孤介亢直,个性鲜明,不善结交,有自己的交游原则,常率性而为,不依违行事。因仕途蹇厄,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第二章梳理了李攀龙作品的刊刻和流传情况。作品的流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文学风气的迁移,本章主要着眼于文献学的意义,对作品的结集情况以及编...
汤显祖与前后七子的传承关系
作者:张青 日期: 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历来被看作反前后七子的主将,但其大量的诗文作品表明,无论在理论主张还是创作实践上,他都与前后七子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具体体现在张扬情感、重格调、借鉴古人古法等三个方面。
济南诗派研究
作者:张晓媛 日期: 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本文对明清诗坛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济南诗派”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空间范围上,选择“府”这一行政区域范围作为研究的根本承载体;以属于本地区籍贯的诗人为论析、评价对象;在本地区生活过、有文学创作活动的客籍作家也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时间跨度上,自明弘治时到清康熙朝止,将济南诗派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以三位领袖人物边贡、李攀龙、王士稹为核心,梳理出济南诗派由明代到清代,随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古澹一格调一神韵三阶段的流变线索。从而为更全面地认识明清诗坛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试以五个部分和两张附表对明、清济南诗派的概况进行研究。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济南诗派名称的由来,对其时间、空间重新进行定位的依据,以及目前国内学者对济南诗派和其核心诗人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介绍了济南诗派第一阶段的概况。着重阐释了这一阶段济南诗派领袖边贡调丽情真、古澹闲适的诗风,以及对本阶段其他济南诗派成员的影响。并介绍了这一时期较重要的济南诗派成员:边习、杨巍、刘天民。 第二章,介绍了济南诗派走向繁荣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以李攀龙为济南诗派领袖。他作为当时海内诗坛盟主,倡导雄浑高华的复古格调,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了大批诗人,如:许邦才、殷士儋、袭朂、华鳌、谷继宗等,他们围绕在李攀龙周围,成为这一时期济南诗派的中坚力量。 第三章,介绍了入清后,济南诗派进入鼎盛的第三阶段。领袖王士稹本人的突出成就及完备的诗歌理论,使“神韵”成为诗坛的主流风气。同时,他身居高位且门生故吏遍天下,毫无争议的成为诗坛的“一代正宗”。王氏家族的诗人与王门诗人,人数众多,创作颇丰。 结语部分,概括了济南诗派成员的共同特点,阐释了地域传统对济南诗派的影响,并梳理了明确的诗派流变线索。综上所述,济南诗派领导了时代的潮流,成为济南文学乃至齐鲁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昭示着明、清山东诗坛的辉煌。 附表部分,分别列出了明代、清代济南诗派成员表,便于对济南诗派人员构成有更直观的体认。
明代复古主义诗学诸理论及发展
作者:李旭 日期: 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复古主义由祈向诗歌美学高境,而推崇汉唐,讲求格调,在展示独特理论魅力的同时,何景明重视才情,已对其先天弱点有所修正;而面对明中叶新思潮的挑战,王世贞吸收作家才思真情自我个性等方面的内涵,突破固有的理论局限;胡应麟发掘兴象风神等汉唐诗歌品质,补充体格声调理论之不足;许学夷突出从“体”的中偏正变的历史考察、尤其各种“变”的环节与样态中,探求和分辨诗歌本乎天成、形迹俱融、风神超迈的根本性质。从而使复古主义成为一种突出诗歌内在特性研究而又比较圆融的诗学理论。
王世贞的《艺苑巵言》——读书札记之一
作者:马茂元 日期: 196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前、后七子之论诗,主格调,讲法度,以汉、魏、盛唐为第一义。其弊病在于食古不化,模拟古人之形貌而失去其精神,不免流为肤廓,甚至以借鉴代替创造,成了复制的赝鼎,以此召来公安、竟陵和钱谦益的诋毁和讥笑。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然而前、后七子并不可一概而论:倘若具体地分析一下,也很难以一笔抹煞。他们的认识和作风并不完全相同;他们的理论也非一成不变,完全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前七子中,李梦阳和何景明为了“含筏登岸”的问题已有过激烈的论争;到后七子就更有所发展。后七子中,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