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梆子戏的崛起与清代前中期剧坛变革
作者:陈志勇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花雅之争"是清代戏曲史上的重大事件,清前中期昆曲与梆子戏此消彼长的竞争是事件的核心环节和内容。从清初开始,涵括西秦腔、秦腔、吹腔的梆子戏南传东进,成为北京、扬州、苏州等中心城市剧坛的重要声腔。梆子戏的全国性传播促使底层民众、文人士大夫乃至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发生转变,形成"厌昆喜梆"的新潮流。更重要的是,梆子戏在传播的过程中,或转用乡语,或衍生新腔,形成梆子腔、吹腔、皮黄腔三大剧种体系,彻底颠覆了以昆腔、弋阳腔为主导的戏曲格局,奠定了我国两百多年稳定的戏曲版图。清前中期梆子戏的兴起,是板腔变化体戏曲对曲牌联套体戏曲、民间戏曲文化对精英戏曲文化、北剧对南戏的胜利。
凫短鹤长 各有攸当 ——莆仙戏《牡丹亭》与汤显祖《牡丹亭》小议
作者:马建华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将民间戏曲与经典戏曲作比较,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笔者曾亦有过此看法。最近再次对读莆仙戏《牡丹亭》(以下简称“莆本”)与汤显祖《牡丹亭》(以下简称“汤本”),发现莆仙戏的改编并非一种简单的重复、简缩,而是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故小议如下,以就教于专家读者。
宋元戏曲若干问题试论
作者:郭建设 日期: 199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角觗俳优,史有所载:参军戏弄,体繁叶茂宋元杂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建同以来,宋元时期戏曲文物大批发现,使有关问题越来越得以明确的解释关于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民间戏曲的演出形式以及杂剧传播中的有关问题,过去虽有所论述,但尚须进一步讨论。本文试就近些年发现的戏曲文物结合史料对以上问题进行浅芜的探讨文中难免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宋元时期的演出场所已日趋固定化。总的可分两种情况。一是以汴梁、临安等都市
改编《荆钗记》的思考
作者:黄文锡 日期: 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各地分会及深圳南方制药厂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是我国戏剧界的一件大事,深为广大戏剧工作者与戏剧爱好者瞩目。从上期起,本刊开辟了专栏,刊载有关文章,本期起仍继续开下去,望读者注意。
凫短鹤长 各有攸当 ——莆仙戏《牡丹亭》与汤显祖《牡丹亭》小议
作者:马建华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将民间戏曲与经典戏曲作比较,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笔者曾亦有过此看法。最近再次对读莆仙戏《牡丹亭》(以下简称“莆本”)与汤显祖《牡丹亭》(以下简称“汤本”),发现莆仙戏的改编并非一种简单的重复、简缩,而是有自己的艺术个性,故小议如下,以就教于专家读者。
晚清“箱衣碑”石刻与赣南民间戏曲消费特征
作者:章军华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2005年2月21日,笔者在江西省广昌县驿前镇西坑村前的戏台上,发现一块清道光十六年的合坊助箱衣碑石刻,对于探究清中叶以来,民间艺人以租借箱衣方式组建班社等一系列戏曲消费问题,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