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心学视角中的汤显袓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康宁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学界多将汤显祖的美学概括为“情本”美学或“唯情论”美学思想,并逐渐为其贴上了“以情抗理”的标签。但是,从其哲学思想特别是心学思想出发探究其“情理兼备”的一面。本论文的目的在于,从心学视角出发,通过汤显祖心学与美学思想关系的研究,明确汤显祖美学思想的完整内涵。第一章研究汤显祖的心学思想及与心学的关系。从客观环境论,汤显祖处在心学风靡的晚明时期。从主观因素论,他与心学人物有密切的思想交流。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汤显祖形成了以“心之自体”为主的心学思想,其中包含情理观、明复说、贵生说等思想。他在心学与理学的驳诘中确定了“身心合一、心为主宰”是为“正”的“心之自体”思想,发展了“情理兼备、自然生发”的情理观,提出了“明心复性、心性完满”的“明复说”,以及“众生可贵、顺性任情”的“贵生说”。汤显祖的心学思想与其美学中“情理”、“性情”和“身心”等多对范畴密切相关。可见,在研究汤显祖的思想时单论“情”而不论“理”或只论“以情抗理”而不论情理关系中情依于理的论述都存有片面之嫌疑。在其心学思想的指导之下,汤显祖的文艺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心学特色也逐渐显露。第二章从心学的角度研究汤显祖的文艺美学思想。其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至情说”,与心学思想中的情理观密切相关。“至情说”体现在文学思想中就是在尊重文学规律的基础上抒发文学情感和想象。他从心学的万物之理中出发,对文艺中“法”与“变”之关系的有了新的理解,形成“通变”思想。汤显祖在艺术中将对情理兼备、身心保有、生命贵重的理想化为“梦境”,以求通过情感的自由飞升与天道相合,创造情理交融的审美境界,获得“情至”的审美体验。他受心学大师罗汝芳和李贽关于百姓日用之道、人欲观和本心等心学思想的影响,审美趣味趋向大众化、世俗化,讲真情、真气、真人,注重个体天性的保存,体现在文艺美学中就是尚真和贵俗的审美理想。第三章研究汤显祖的美育思想既注重情感教育又肯定礼义教化对个体道德提升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积极作用。在情感教育与礼义教化的关系中,汤显祖认为“情”为基础、“义”为种子、“礼”为工具。强调礼义发源于内心,不是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是内在的情感抒发,能够帮助复归本心的纯净状态。汤显祖也通过一些美育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美育效果。总之,本文从汤显祖与心学的关系及其心学思想出发,探究汤显祖文艺美学和美育思想中重要概念的相互关系及内涵,以求对其美学思想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临川四梦中文人形象研究
作者:郑星宇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临川四梦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主要女性形象的研究,而对其中男性形象的研究却比较薄弱,很少学者能够把其中的男性形象与汤显祖的个人人生经历以及其政治生涯结合起来研究,更多的学者关注其传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基于传奇剧本故事内容分析其形象,缺乏对汤显祖个人人生经历,政治生涯的深入发掘。本论文将选择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中主要的男性形象文人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汤显祖的个人人生经历和政治生涯以及当时的政治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四部作品中文人形象特征探讨汤显祖之所以可以创造出这一系列鲜活人物形象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汤显祖笔下出现了许多书生的形象,他们的艺术特点鲜明、形态多种多样且富有丰富的内涵,然而长年以来却并没有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相对完整的研究结果。通过广泛的资料收集,本文将以明代社会、政治生活为背景,对书生的形象进行全面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对其做出深入、全面的分析,让学者在阅读剧本的时候能够更全面的认识和感受其的艺术魅力和思想。笔者在本文中,选择了“临川四梦”当中,最为经典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并将这四篇经典名著当中出现的文人进行了简单划分。将其中的研究对象,划分三类:热衷仕途的文人形象柳梦梅与李益;位高权重的文人杜宝与卢太尉;以及其他类型的文人形象,并对他们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文章的最后对文人形象,笔者的创作意图及对后世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临川四梦”释梦
作者:郑越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临川四梦”中涉及梦境的描写,一部较之一部篇幅长,且梦境时间跨度大。四梦立意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具有连贯性、统一性。都围绕“情”展开叙述。“情”是汤显祖文学观念的重要内涵,四梦通过“梦”表现“情”的发展、深化、升华。“临川四梦”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的梦中之情。梦境与人生意识相勾连。梦境描写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审美手段,寄托了作家对人生的感悟和哲思。本文分三章阐释。第一章展示四梦中的梦境描写,并比较各自的特色及异同。第二章“释梦”,以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理论分析四梦中涉及到的梦境,并从入梦原因、释梦方法、叙梦场景的角度入手,解释四梦之“梦”;第三章探讨四梦的共同主题,即“情”。第四章探析四梦的悲剧意蕴,主要从人物形象的悲剧意蕴和悲剧的表现形式入手,探寻自由生命意识与传统人性观的对立,以及整理理想的追求与黑暗现实的冲突。在方法论的使用上,主要涉及悲剧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等,探寻梦境与意识的关系。梦中之“情”尽管分善恶,但他们无疑都是具有悲剧意义的。本文最终落脚点放在“梦”上,分析剧作所表现的“梦幻”和“梦想”色彩背后的深层含义。四梦是一个艺术整体,它从各个侧面反映了汤显祖思想发展的过程。
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第三折《南柯记》艺术特征的研究
作者:邓李幸子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盱河高腔是广昌孟戏的主要声腔,发展源头主要来自于民间,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基础,其曲式结构简单、歌词以及音乐旋律通俗易懂,演唱自然又充满了情感,在广昌甘竹镇被村民们重视并保存下来,易于接受和传唱,深受村民的欢迎,盱河高腔拥有丰富的传承资源,也有丰厚的内容不仅仅在声腔还有身体程式和民间摊舞。本文通过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第三折《南柯记》的研究,盱河高腔的发展历史进行概述,深入剖析盱河戏发展方面的相关问题,探讨盱河发展时期的对策和成绩,对于推动地方戏改革发展与时代接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汤显祖的经历、新剧创作过程、唱腔、曲式、舞美等特点深入阐述,通过对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第三折《南柯记》演出的研究上升到研究这幕优秀剧目思想动态,在上升到对现实社会的作用、影响及意义。
美国汉学界的《牡丹亭》研究:以美国汉学为主
作者:汪妍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案头文学和舞台表演方面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牡丹亭》自问世四百多年来,国内外对于它的研究从未间断过,然而初具规模还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情。国外的《牡丹亭》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由于海外汉学的《牡丹亭》研究选题多、范围广,难以一一介绍叙述,笔者在资料的搜集整理中发现,在海外的《牡丹亭》研究成果中,美国和日本可谓是各领风骚。然而考虑到研究过程中对于原文准确性的语言因素的考量,笔者选取了美国《牡丹亭》研究作为研究对象加以介绍评介,同时,以研究内容为切入点,选取较为热门的几个研究重点,分为主题研究、“梦”的研究、海外传播和后世影响四个方面加以论述,每个方面则分别选取对应观点迥异的论文作品各两篇作为佐证进行论述。本论文的第一部分选取了艾梅兰和夏志清两位汉学家的著作。他们分别从“情”和“时间”的角度对《牡丹亭》的主题做出解读,将《牡丹亭》放到时代背景和汤显祖的个人创作中做整体观照,呈现出不同于国内研究的独特审美趣味。本论文的第二部分选取了李惠仪和吕立亭两位汉学家的研究成果,一古典,一现代,通过对比,了解美国汉学界《牡丹亭》研究思路的转变。第三部分,针对《牡丹亭》对于后世文本和社会的影响意义这一主题,选取了宇文所安和高彦颐的研究成果加以评介。最后一章,笔者介绍了海外《牡丹亭》演出舞台上两部重要的表演:彼得·塞勒斯的歌剧版《牡丹亭》和陈士争的传奇版《牡丹亭》。通过对着两次演出概况的介绍,可以从传播的角度窥得《牡丹亭》从文本到舞台传播上贯穿始终的两种模式,即:一部分的研究者沿用中国传统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融合当时的社会历史,将《牡丹亭》放到整个明末清初背景中去观照;另一部分的研究者则采取“他者”的眼光,将《牡丹亭》套入西方理论之中,作为研究工具或文化载体。笔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能够见微知著,帮助我们将中国文化以更为合适的方式推广开去。
“临川四梦”神话意象研究
作者:庞钦月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它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作品中运用了种类繁多的意象,其中神话意象的运用更能体现出其浪漫色彩,但是现阶段对于“临川四梦”神话意象的研究成果较少,研究范围不够全面。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临川四梦”中的神话意象可通过总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神话思维和原型理论进行具体研究。“临川四梦”中的神话意象根据组合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神话故事意象”和“神话素意象”。神话故事意象主要包括:“嫦娥奔月”神话、“弄玉箫史”神话、“牛郎织女”神话;神话素意象主要有“神仙意象”、“神物意象”和“神境意象”。神话意象在“临川四梦”中的详细分布体现出了“临川四梦”中神话意象的特点和作用。“临川四梦”中的神话意象具有:“以神话故事为主”、“大多与婚恋主题有关”、“突出女性神仙意象”等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汤显祖的创作动机。神话意象在“临川四梦”主题的表现以及艺术手段的运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增强‘临川四梦’主题的理想化色彩”和“成为赋予‘临川四梦’浪漫特色的有效手段”。“临川四梦”神话故事意象中的“嫦娥”和“箫”,神话素意象中的“花神”、“龙”和“蓬莱”,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意象:“嫦娥”是美貌女子的化身和孤独寂寞的象征,并有追求生命永恒和期盼美好愿望的内涵;“箫”则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夫妻团聚的标志;“花神”不仅代表司花男神,并且是有情世界的使者;“龙”既是作品中男主人公的代称,又是通往美好婚姻或光明仕途的神兽;“蓬莱”既代表了现实的朝廷,又向往着理想世界。
上页 1 2 3 ... 24 25 26 ... 237 238 239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