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江西广昌“孟戏”音乐与仪式的研究
作者:王玉清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据记载,在江西广昌县甘竹镇,存在两种以高腔演唱孟姜女故事的剧目,流传到现在,特别古老。广昌县当地人则称它为“孟戏”,又名“盱河戏”。“孟戏”,因演唱“孟姜女”故事而得名,有关“孟姜女”的故事,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全国各地中流传,历史上元代北曲杂剧、宋元南戏和明传奇也都有过与此相关内容的剧本的演出。曾一度被认为早已失传整本的孟姜女南戏本,却在江西广昌县发现,而且还有客家族群演出的传奇《长城记》及南戏本《孟姜女送寒衣》,搬唱它们的分别是甘竹镇大路背村(刘家)和赤溪村(曾家),大路背村的传奇戏《长城记》已有400年的历史,甘竹镇赤溪村的全套南戏《孟姜女送寒衣》距今更是传唱了500余年,这两路统称为“孟戏”,在每年阴历的正月演出,用于本村的酬神祭祖活动。江西广昌县“孟戏”是以甘竹镇曾、刘两村的家族为核心而组成的两个业余的戏班,他们分别演出各不相同的两种孟姜女高腔剧目,并且是在正月初一的时候演出一次酬神祭祖,如果遇天气不好影响演出,则会推迟到正月十五进行演出。历经数百年从未中断,流传至今成为当地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戏曲研究的不断升温,在广昌县人民政府的帮助、组织以及相关各部门的配合下,对广昌县甘竹镇“孟戏”研究进行大量的挖掘整理,这样也使得“孟戏”研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从总体上看,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的问题,所以本文笔者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孟戏音乐中的海盐腔遗音以及仪式活动做一个新的探究和分析。本文分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对孟戏研究做一个整体回顾,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一章讲述的是江西广昌“孟戏”仪式音乐及唱腔,主要对仪式音乐的主导性结构模式的分析,以及孟戏高腔音乐的结构和特点引出曾、刘村孟戏中的各大声腔,其中以海盐腔遗音最为突出。第二章江西广昌“孟戏”的祭祀活动,主要从孟戏的民情风俗和祭祀的禁忌来阐述。第三章江西广昌“孟戏”演出的仪式活动,‘主要从对曾、刘两村演出“出帅”、“请神”、“送神”介绍来突出阐释仪式的活动及“三元将军”祭祀仪式的概括。第四章江西广昌“孟戏”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以及传承,主要从戏曲文化遗产的发展地位和发展现状来阐述“孟戏”对今后仪式音乐传承的对策。
江西孟戏声腔研究
作者:傅利民,戴和冰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孟戏作为祭祀性族规戏,其"神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被引进时的声腔形态,而"玩戏"因受市场制约或受观众喜好的影响,吸收了不同时期的流行声腔。孟戏中的海盐腔如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所言"抗之入青云,抑之如绝丝"、姚旅《露书》所称"音如细发,响彻云际"、臧晋叔订《新编绣像还魂记》之"凡唱[尾声]末句,昆人喜用低调,独海盐多高揭之",以及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海盐高调教坊知"的记载,说明海盐腔既不是纯粹的低腔,也不是纯粹的高腔,而是一种"高"、"低"兼容的声腔,将海盐腔视为低腔或高腔,都是片面的。
江西孟戏声腔研究
作者:傅利民,戴和冰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孟戏作为祭祀性族规戏,其"神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被引进时的声腔形态,而"玩戏"因受市场制约或受观众喜好的影响,吸收了不同时期的流行声腔。孟戏中的海盐腔如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所言"抗之入青云,抑之如绝丝"、姚旅《露书》所称"音如细发,响彻云际"、臧晋叔订《新编绣像还魂记》之"凡唱[尾声]末句,昆人喜用低调,独海盐多高揭之",以及朱彝尊《鸳鸯湖棹歌》"海盐高调教坊知"的记载,说明海盐腔既不是纯粹的低腔,也不是纯粹的高腔,而是一种"高"、"低"兼容的声腔,将海盐腔视为低腔或高腔,都是片面的。
晚明江西的戏曲面貌与汤显祖剧作的腔调
作者:黄振林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文认真描述了晚明江西、特别是临川地区声腔变化的基本面貌,对青阳、海盐、昆山等重要声腔在江西的流变情况作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就众说纷纭的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研究述评
作者:黄振林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对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的看法,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着分歧。徐朔方、钱南扬两位学者的意见和"昆腔"、"海盐腔"、"宜黄腔"三种观点最有代表性。认真梳理分析了晚明以来对汤显祖剧作"失律"及近代对汤剧腔调问题的争议之后,提出了对汤剧首演腔调问题的三点看法。
论汤显祖传奇与古海盐腔在临川的流变
作者:李雪萍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汤显祖传奇与古海盐腔在临川的流变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