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王慎中研究
作者:林虹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号遵岩,又号南江,福建晋江人,生活于明代嘉靖年间,与唐顺之、陈束、李开先、熊过、吕高、任瀚、赵时春等号称“嘉靖八才子”,他既是八才子的核心人物,又是著名散文流派唐宋派的首倡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自正、嘉之后,北地(李梦阳)、信阳(何景明)声价奔走一世,太仓(王世贞)、历下(李攀龙)流派弥长,而日久论定,言古文者终以顺之及归有光、王慎中为归。”《明史》认为王慎中的散文“演迤详赡,卓然成家”;明清时代著名文人或学者如王世贞、胡应麟、朱彝尊、施闰章、汪琬、李光第、艾南英等,对王慎中的文章都有过肯定。王慎中同时也是福建文学史上罕见的著名散文家,清代陈衍说:“吾乡之号称能文于当世者,至明始有一王遵岩……”研究这位作家,显然对整个明代文学及福建文化的研究都极具意义。遗憾的是,建国以来,王慎中之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近年虽有一些研究唐宋派的论文,以及较多涉及唐宋派研究的专著如《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明清散文流派研究》等,但对于王慎中的研究,仍相当薄弱,例如没有研究王慎中的专著问世,也没有点校出版过王慎中的诗文集,相关的研究论文也少得可怜,因此,本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王慎中及唐宋派作家的更多关注。 论文以王慎中现存数十种相关版本的创作为依据,以王慎中的传记、行状、专集序跋等丰富材料为参考,在对其家乡进行实地考察之后,第一次把王慎中的生平、家世、交游等情况真实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同时,本篇论文还把这位作家放在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客观环境中,加以系统的认识与研究,从而第一次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与总结了他在文学理论,以及散文、诗歌创作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 此外,结合正在进行的王慎中《遵岩集》的点校出版工作,本文作者以收录其诗文较为齐备的康熙五十年闽中同人书社本《王遵岩先生文集》为基础,详细参阅其他数十种版本,将该本未录之诗文,以辑佚的形式附于文后,从而也是第一次将王慎中之稀见作品公诸于众。
论王世贞的文学批评
作者:郑利华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长期以来,“后七子”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王世贞,因为提出了文必秦汉和诗学“格调”说的文学主张,一直受到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冷遇,并被简单地冠之以复古模拟派代表的称号。然而,要是注意到王世贞文学批评理论内在的意义和当时特定的文学氛围,注意到他的文学主张在明代波浪起伏的文学批评长河中所产生的影响,对他的评价,就会得出
明代文坛的复古与宗派
作者:金启华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1368——1644)文学,小说、戏曲勃兴,而传统文学之诗文则表现出为复古风气和门户标榜,这一直贯串到有明一代。其中八股文,这一新兴文体也是从明初开始·绵延数百年之久,直到清末才废止。这种文体,为士子追求功名,在科举制度中考场必作的文章。明代近三百年诗文可分为几个阶段来叙述.但复古主张与宗派的建立则是一致的。一、明初洪武(1368——1398)年间,为复古之萌芽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多为元末之
明代文坛的复古与宗派
作者:金启华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1368——1644)文学,小说、戏曲勃兴,而传统文学之诗文则表现出为复古风气和门户标榜,这一直贯串到有明一代。其中八股文,这一新兴文体也是从明初开始·绵延数百年之久,直到清末才废止。这种文体,为士子追求功名,在科举制度中考场必作的文章。明代近三百年诗文可分为几个阶段来叙述.但复古主张与宗派的建立则是一致的。一、明初洪武(1368——1398)年间,为复古之萌芽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多为元末之
王世贞南北文学异同论与文学批评调和论
作者:朴均雨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生于明世宗嘉靖五年,卒于神宗万历十八年(1526—1590年),享年65岁。王世贞是明代中叶以文鸣世的重要作家和文论家。他与李攀龙、谢榛、徐中行、梁有誉、宗臣、吴国伦等称为后七子,或嘉靖七子,并与李攀龙同为文坛领袖。
论嘉靖七子的科举背景与流派意识
作者:陈文新,李华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嘉靖七子(即"后七子")与唐宋派是明嘉靖年间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学团体。本文借助相关文献对二者加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两派均以科举尤其是同年之谊为纽带结成,而年龄、中式时间的差距造成了二者间的代沟。二,科举背景的差异导致两派成员在流派意识上也存在显著差别。唐宋派诸人所持守的是一种特殊的台阁意识,他们不满"前七子"的郎署文风,对权臣张璁、严嵩亦态度有异;嘉靖七子则以郎署为本位,他们认同"前七子",不仅与台阁要员严嵩摆擂台争风雅权,在政治上也是严嵩的反对派。三,嘉靖七子内部李攀龙、王世贞等人排斥谢榛,并非不能容忍没有科名的人入社,只是不能容忍后者在社团中居于盟主位置。这些事实表明,科举背景与流派意识之间确有内在联系。本文的结论,与着眼于"政治与流派"、"思想文化与流派"的研究成果,形成一种动态的互补关系。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