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汤显祖“以若有若无为美”的作剧主张:兼析汤显祖作剧理论特色、价值和地位
作者:龚重谟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论汤显祖“以若有若无为美”的作剧主张:兼析汤显祖作剧理论特色、价值和地位
王骥德《曲律》戏曲叙事理论研究
作者:范辉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王骥德在明代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界,有着十分独特和重要的意义,其戏曲理论专著《曲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戏曲理论专著。《曲律》门类详备,无所不包,自成体系,涵盖了戏曲及戏曲批评的各个方面,涉及戏曲发展史、戏曲创作、戏曲风格、戏曲流派、作家作品论、声律、修辞、叙事等诸多方面。虽然王骥德在自己的曲论体系中,比较偏重声韵、曲调等戏曲抒情层面,不过,他在《曲律》一书仍然涉及到戏曲叙事理论的诸多重要层面,并进行深入论述,最集中表现在虚实论、结构论、情节论、语言论四个方面。引言部分在介绍戏曲理论的整理和研究现状,交代戏曲叙事理论的发展渊源及内涵界定,在此基础上,介绍王骥德戏曲理论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王骥德戏曲叙事理论的动机及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王骥德的生平和著述。王骥德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就与戏曲结缘,并为之奋斗终生。他的交游广泛,结交了一大批曲坛名流,如徐渭、沈璟、汤显祖等等,对他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理论品格的完善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王骥德一生著述颇丰,与戏曲相关的领域,几乎都有所涉足,遍及传奇、杂剧、编纂、校注及理论专著等多种类型,其中,《曲律》代表了他的最高成就。第二章主要围绕《曲律》的写作背景、成书过程、版本、主要内容、理论体系建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等多个维度,去探析《曲律》这本理论巨著的风姿与内涵。《曲律》之所以能成书,并世代流传,深受好评,与王骥德本人的才华与努力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整个明代戏曲欣欣向荣的理论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王骥德的收获,其实正是整个明代曲论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章是本论文的论述重点,主要分析了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有关戏曲叙事理论的阐释。第一,王骥德深入阐述了戏曲艺术创作方法论领域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做出自己独到判断,提出“出之贵实,用之贵虚”的观点,明确了戏曲叙事的虚构性特征。第二,从形式角度,王骥德提出戏曲叙事的结构应该注重整体美的观点。第三,在内容层面,王骥德认为戏曲情节需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并提出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案:一是要对那些来自生活之中的基本素材进行精简,二是根据作品主旨和作家个人艺术风格用力开掘,并将其概括为“贵剪裁,贵锻炼”。第四,戏曲语言风格方面,王骥德一方面基于自己的审美趣味,追求语言风格上的“雅”,另一方面,从戏曲接受论的角度,他考虑到戏曲需要契合当前观众的审美口味,因此也很关注戏曲语言的“俗”,并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将“雅”与“俗”有机结合。王骥德及《曲律》的出现,对于中国古典曲论影响深远,虽然关于戏曲叙事理论的探讨并不是他本人重点发力所在,却填补了当时的一个理论空白,构建了古典戏曲叙事理论体系雏形,并给后来者比如李渔等以极大启迪,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为古典戏曲叙事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独特贡献。
徐渭、王骥德戏曲理论之比较
作者:王晓君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明中期开始,出现了理论与创作齐头并进的局面,新的戏曲表现形式南戏尚在发展中,以徐渭等为代表的理论家即开始了一边创作《四声猿》一类优秀的作品、一面着手《南词叙录》这样的理论巨著;此后,觉琼、汤显祖等大家均走了这条“创作+理论”的路线,在这一时期戏曲理论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论汤显祖“以若有若无为美”的作剧主张:兼析汤显祖作剧理论特色、价值和地位
作者:龚重谟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的作剧理论自成体系,“以若有若无为美”的作剧主张是其中的重要法则。汤显祖在艺术创作中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这一法则,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汤显祖的作剧理论具有“自成体系”、“富有实践性”、“哲理深度”三大特色,是我国戏曲理论的宝贵财富。汤显祖可与王骥德、李渔并称,他们三人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鼎立而峙的三座高峰。
王骥德古典戏曲结构美学思想初探
作者:吴昊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王骥德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代表性著作《曲律》集晚明戏曲理论研究之大成,承上启下地总结了中国古典戏曲创作与评论的诸多问题。其中,王氏对古典戏曲结构理论的创建与开拓标志着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从“以曲学为中心”向“以剧学为中心”的重要转折。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对王骥德古典戏曲结构美学进行研究:导论阐释了王骥德古典戏曲结构理论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并对中国古典戏曲结构论的发展史做出初步分期;第一章从王骥德人物考述和《曲律》本身入手,对王骥德的艺术理论思想做出宏观梳理,并提出《曲律》中有关“戏曲结构美学”的概念;第二章具体提炼出王骥德《曲律》中有关戏曲结构的美学观点,从整体观、布局观、虚实观三个方面对王氏结构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第三章则是对王骥德戏曲结构美学特征的研究,将剧本结构与音乐结构、演剧结构结合起来,从“剧乐一体”、“音乐与情境关系”、“叙事与抒情关系”、“戏剧节奏”四个方面展现王氏戏曲结构美学的独特意蕴;结语则初步思考了王骥德戏曲结构美学的当代意义,从回溯古典精神和保持独立个性两个角度找寻传统戏曲理论与现代戏曲创作实践之间的契合点。总而言之,本文试图围绕王骥德古典戏曲理论中关于戏曲结构美学的相关观点,对王骥德的戏曲结构美学思想做出初步梳理与建构,掀开古典戏曲结构美学王国的一角面纱。
王世贞和戏曲批评
作者:夏写时 日期: 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世贞(1526—1590)是我国十六世纪重要的文学家。他和李攀龙等人合称“七子”,世称“后七子”;上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力倡“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①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王世贞著述很多,四部稿数百卷;传奇《鸣凤记》很可能也是他的作品。他又是一位戏曲评论家。戏曲评论原来散见于所著《艺苑卮言》各卷中,1572年(隆庆六年)《艺苑巵言》重新编完时,他把有关词曲的部分抽出来,作为附录,“聊以备诸集中”,②很有点看不起词曲的味道。但是他又说:《诗经》之后有楚辞、汉赋,之后有古乐府、唐诗、宋词,之后有北曲、南曲,③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