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朱有燉的宗元理念与杂剧创作实践
作者:刘建欣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朱有燉(1379—1439)一生致力于杂剧创作,存世作品31种,是明清两代杂剧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对元杂剧十分青睐,曾在作品中直接表达激赏之情:"予观近代文人才士,若乔梦符、马致远、宫大用、王实甫之辈,皆其天材俊逸,文学富赡,故作传奇清新可喜,又其关目详细,用韵稳当,音律和畅,对偶整齐,韵少重复,为识者珍。"①他极力称赞元代的杂剧大家,认为他们的杂剧清新自然,在关目、用韵、音律、对偶等方面都可圈可点,明代的作家即
略论元杂剧中的科举考试
作者:王颖 日期: 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在元王朝统治中国的八十多年里,最能影响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思想面貌和感情形态的科举制度几乎被废除,知识分子有史以来再次被贬入社会的底层.但元杂剧作家并没有因此而不写科举,虽然没有本朝故事可写,但他们借写元以前各代的故事,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来发表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中状元之时是唐贞元年间,《破窑记》中的吕蒙正与寇准是好兄弟,寇准是宋朝著名宰相,吕蒙正的得第自然是在宋朝.再比如关汉卿的作品,《陈母教子》中寇莱公的出现说明陈氏三兄弟参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谢天香》中的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状元及第也必发生在宋朝,《拜月亭》写的是金末时的故事,离元代较近,但主人公蒋世隆的中举也不是在元代本朝.总之,这三十余部作品,没有一部写的是元代的科举考试.元杂剧作家这样费尽心思采用曲笔的方法写科举考试,说明元代中下层知识分子在被剥夺仕进权利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忘记科举考试,这三十余部有关科举考试的元杂剧的存在,就是他们仍关心科举考试的最好证明.
试论元杂剧中的鬼魂形象
作者:张萍 日期: 199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现存元代杂剧作品中几乎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从帝王将相到宫娥嫔妃,从达官贵人到落拓书生,从深闺千金到民女娼妇,乃至市井无赖,绿林好汉……可谓五彩纷呈.对于这些形象,评论者早就分门别类加以分析研究且已硕果累累了.不过细阅元剧作品,便会发现,还有一些"人"物形象,研究者们往往...
论元杂剧题材类型及其成因
作者:蔡香立 日期: 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不论是其社会结构还是文化艺术形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元杂剧即是特指这一时期,也就是"蒙古灭金前后,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样式"。杂剧这种艺术形式经过前代的积累,在元代臻于成熟,已经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唱、念、做、舞结合得相当紧密,体制和结构也自成一套。它和话本小说共同开发了文学的新领域,对明清及近代的文学有重要
神仙道化剧 元杂剧中的道教文化
作者:王晓芳1,吕稳醒2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元代神仙道化剧形成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元杂剧的艺术成就。元代神仙道化剧所体现的道教文化,展现了当时道教的社会影响。通过对这些剧本的解读,可以了解道教文化的发展轨迹。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的重要形式,也是道教文学、戏曲的重要体裁,其内容主要是演述道教修炼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神仙道化剧的发端当在宋代之前。宋代洪迈《夷坚志·优伶箴戏》记载当时流行的杂剧内容,就常常可见儒释道各称诵其教的言论,可见儒释道都曾利用杂剧来弘扬自身的思想。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的记载,金代流行的院本戏剧也很多,其中就有属于道教神仙题材的《庄周梦》《瑶池会》等,可见神仙道化剧在元代之前就已出现。可惜金院本以及南戏中的神仙道化剧只留下剧目,难考其详。
试论明人对元杂剧的改编
作者:李双芹 日期: 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一、改编作品概况通过对明代的小说和戏曲作品的仔细考察,我们发现有34位元杂剧作家的44部作品被明代作家进行了改编,其中有32部元杂剧被改编成了41部明代的杂剧或传奇,有25部元杂剧被改编成了小说,被同时改编成戏剧和小说的元杂剧有13部。在这里我们所列举的只是那些具有明显改编痕迹的作品,
上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