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代馆课评点与庶吉士培育*——《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的评点初探
作者:连文萍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本论文以明代王锡爵、沈一贯等人所编《增定国朝馆课经世宏辞》为论述中心,讨论此书评点馆阁文章的角度与内容,考察其对庶吉士的培育与引领,以呈现明代科举制度作养人才的多元风貌。此书汇编整合翰林馆阁名公之文及庶吉士馆课之作,加入名公及馆师之评点,深具实用性功能。藉由所附的评点,可窥见庶吉士教习内容,主要在于强化内在学力与德范的蓄养,并要求谙练时政,具备经世济民之能力,同时能揣摩写作庄雅典重的馆阁文章,以因应翰林院提供文词服侍的任务,立意颇为深远。
何景明《学约》原本与《学约古文》考
作者:高虹飞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前七子"复古派领袖何景明任官陕西提学副使期间所作《学约》,是研究何景明教育实践、文学理论、学术思想,考察明代提学官学政管理、士子科举教育等问题的重要材料。《学约》今已不存,然岳伦在《学约》基础上编成的古文选本《学约古文》尚存。本文通过明嘉靖十年(1531)杨抚刻本《学约古文》还原何景明《学约》内容,又校勘《学约古文》现存主要版本异同,考察《学约古文》与何景明《古文集》之间的关系。学界多以《学约古文》《古文集》为不同作品,然二者实为同书异名。
明代太仓籍父子榜眼王锡爵、王衡及其家族与科举
作者:高琪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王锡爵家族是江苏太仓地区最主要的科举和文化家族。这个家族通过长期的农商经营,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王梦祥、吴氏夫妇的读书好学、教育培养,为其子王锡爵走上科举仕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铺垫。王锡爵乡试、会试、殿试连捷,金榜高中,宣告了榜眼家族的诞生。王衡轻松摘得解元桂冠,历经曲折,十余年后终得再列鼎甲之列,延续了榜眼家族的美名。王衡之后,至清末近三百多年间,其后裔在科举仕宦史上继续书写着令人赞叹的佳话。
论科举制度的公正与效率
作者:唐克军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科举是以文字为取士标准,如明代万历时主考张位所说,“考试不凭文字,将何以衷?”真正做到以文字取士则视之为公正。科举的目的在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朱元璋所言,“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做不到这点则无效率。如何使科举既公正又有效率是困扰隋以降统治者的重要问题。本文只说明统治者在实现科举公正和效率方面的努力。
论嘉靖七子的科举背景与流派意识
作者:陈文新,李华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嘉靖七子(即"后七子")与唐宋派是明嘉靖年间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学团体。本文借助相关文献对二者加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两派均以科举尤其是同年之谊为纽带结成,而年龄、中式时间的差距造成了二者间的代沟。二,科举背景的差异导致两派成员在流派意识上也存在显著差别。唐宋派诸人所持守的是一种特殊的台阁意识,他们不满"前七子"的郎署文风,对权臣张璁、严嵩亦态度有异;嘉靖七子则以郎署为本位,他们认同"前七子",不仅与台阁要员严嵩摆擂台争风雅权,在政治上也是严嵩的反对派。三,嘉靖七子内部李攀龙、王世贞等人排斥谢榛,并非不能容忍没有科名的人入社,只是不能容忍后者在社团中居于盟主位置。这些事实表明,科举背景与流派意识之间确有内在联系。本文的结论,与着眼于"政治与流派"、"思想文化与流派"的研究成果,形成一种动态的互补关系。
独具卓识 勇于创新——评何景明《易水行》
作者:吴子厚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明代文学成就,主要在小说、戏剧方面。诗歌创作,因受到理学、科举的长期桎梏,以及历次文字狱的影响,一直陷于毫无生气的局面。永乐、弘治前后,“台阁体”的诗风统治着诗坛,一些称颂功德、粉饰太平而又千部一腔的作品,竟被誉为“词气安闲、雍容典雅”的黄钟大吕,认作是诗歌创作的圭臬。
上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