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清代《红楼梦》传奇剧本的叙事研究
作者:张树颖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嘉道以降,《红楼梦》是此时期传奇创作中的重要题材。《红楼梦》传奇虽然改编小说,但从传奇文本对应小说文本来看,不仅有内容上的改编,而究其内容背后的“言旨”来看,也有很大的区别。本文用叙事学的方法对比《红楼梦》传奇对小说内容、言旨的改编,并究其改编的内在缘由。传奇在内容与言旨上的新变,不仅因为两者的文体不同,也与作家所处的时代,其创作目的密切相关。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晰研究对象、梳理研究现状以及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讨论改编传奇中的叙述要素。分别是:叙述方位、叙事时间、叙述层次。三个叙述要素在改编传奇与小说中呈现出巨大差异,笔者将改编之后的差异一一呈现,并通过分析,探究不同文体与作家在处理这些要素时侧重的不同方面。第三部分从故事要素进行分析,故事要素包括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笔者参照了改编理论对情节改编的研究方法,将其按照“度”的方式进行划分;人物对比方面,首先从“角色”进行讨论,这是戏曲与小说一个很大的区别,因为戏曲中不需作者的渲染,角色本身就已经赋予了人物类型化、褒贬性的非黑即白的形象特色。其次,从几类人物在不同传奇文本中的呈现,可以看出传奇作者对人物的不同评价态度与角色定位。第四部分讨论《红楼梦》中三个隐形叙事线索:梦、玉与镜、花园,在传奇中的叙事作用。因为文体、“言旨”不同,所以它们在小说与传奇中承担不同的功能与作用。第五部分探究的重点是叙事中的“情与理”。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反对程朱理学的小说。只有回到康熙时期的程朱理学语境下,我们才更能意识到曹雪芹思想的伟大。但嘉道时期曲家们的生活与思想都是在程朱理学的背景下展开,于是在传奇中体现出一种“崇尚自由”与不自觉地“服理”的矛盾。《长生殿》与《桃花扇》为传奇另辟一条悲剧式但依旧为大团圆结局的新道路,《红楼梦》改编传奇虽然再现小说结尾中展现的“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结局,却总也逃不出一种另类的悲剧式大团圆结尾,这种另类的大团圆即是从汤显祖的“二梦”就已经形成,南洪北孔将其推向新高度的——在“悟道”中的大团圆结局。
汤显祖与《红楼梦》
作者:邹自振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剧作中的梦境构思和描写,以及所极力讴歌的“情至”观,曾给予《红楼梦》一定程度上的借鉴 与启迪。曹雪芹借汤显祖剧作,丰富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从而深刻揭示了“红楼”由盛转衰的历 史命运。汤、曹二人都经受了最深沉的巨大的精神悲剧,无怪乎他们都“伤心”“无人”“解其中味”了!
试论汤显祖对曹雪芹的影响
作者:徐又良 日期: 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这是曹雪芹在借林黛玉之口,以显祖的知己自诩。汤显祖《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的一再在《红楼梦》中出现,表明汤显祖是深得曹雪芹喜爱的前代作家。曹雪芹的知情人脂砚斋在己卯本第三十二回回前总批云:“前明显祖汤先生有怀人诗一截(绝),读之堪合此回,故绿之以待知音:‘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这是说《红楼梦》有的章节跟汤显祖诗意相符。庚辰本第三十九回眉批又云:“此从《还魂记》套来。”意谓《红楼梦》有些情节是参考了《牡丹亭》写作的。汤显祖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之深巨由此可见一斑。下面我们就从思想题旨、表现手法、文学理论三个方面,具体探讨《红楼
试论汤显祖对曹雪芹的影响
作者:徐又良 日期: 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这是曹雪芹在借林黛玉之口,以显祖的知己自诩。汤显祖《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的一再在《红楼梦》中出现,表明汤显祖是深得曹雪芹喜爱的前代作家。曹雪芹的知情人脂砚斋在己卯本第三十二回回前总批云:“前明显祖汤先生有怀人诗一截(绝),读之堪合此回,故绿之以待知音:‘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这是说《红楼梦》有的章节跟汤显祖诗意相符。庚辰本第三十九回眉批又云:“此从《还魂记》套来。”意谓《红楼梦》有些情节是参考了《牡丹亭》写作的。汤显祖对《红楼梦》的创作影响之深巨由此可见一斑。下面我们就从思想题旨、表现手法、文学理论三个方面,具体探讨《红楼
《汤显祖著作金瓶梅考》的简介和质疑
作者:徐朔方 日期: 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著作金瓶梅考》的简介和质疑
汤显祖“四梦”二题
作者:饶仲林 日期: 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临川四梦”风靡海内,风流400年,无不与宗教有缘。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上层建筑;一种社会生活、一种历史现象。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事物,我们用传统的习惯去评价:或对或错、或可或否、或取或舍都已显得太狭隘了。正如法国哲学家思斯特·卡西尔所说:“在人类文化的所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