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照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墨葡萄》与《向日葵》——徐渭与梵高之间的艺术对比
作者:胡冰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中外美术艺术史上,明代的徐渭和荷兰的凡高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大师,因为他们超凡的艺术成就和坎坷悲苦的人生显得尤为与众不同,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墨葡萄》和《向日葵》,通过这两幅画的研究,更能对他们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与比较。
明清杂剧对元杂剧之继承与扬弃
作者:颜建萍,冯静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明清两代是元以后杂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明清杂剧虽然从总体上比不过元杂剧,但由于明清剧作家们的不断努力,在内容主题和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突破,从而为杂剧的进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梆子戏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
作者:王薇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昆曲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从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嘉庆的这三百多年来,昆曲盛极一时。清代中后期,昆曲逐渐开始衰落,梆子戏逐渐兴起。梆子戏起源于民间,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简单,生活气息浓郁,更贴近百姓生活,很快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梆子戏从农村进入城市,为了更加完善自身的艺术形式,梆子戏从昆曲中吸收了很多内容为己所用,这使得其进一步趋于成熟与精致。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类比了梆子戏中的昆曲成分,从剧本、舞台艺术、民俗、演出场所等方面说明了梆子戏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昆曲的衰落和梆子戏的兴起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章分析了梆子戏在剧目方面对昆曲的继承,类比了梆子戏与昆曲的同名剧目和同题材剧目,并通过剧本的对比呈现出梆子戏独具风格的移植。最后从剧本结构、语言风格、作者生活背景等方面,比较了昆曲《意中缘》与蒲剧《意中缘》的异同。第三章通过行当、表演、服饰、装扮以及音乐等方面,论述了梆子戏在舞台艺术方面对昆曲的传承与发展。第四章从演出习俗和演出场所入手,阐述了在酬神祭祀中昆曲霸主地位的衰落和梆子戏的逐渐兴起,以及由于梆子戏演出规模的改变对演出场所的影啧,从而论证了由昆曲到梆子戏习俗和演出场所的沿袭和变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梆子戏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程中对昆曲的吸收与发展,并且对存留于当下的戏曲艺术,如何走入大众文化的视野,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提供了借鉴。
《古诗十九首》拟诗研究:以明七子为例
作者:王捷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古诗十九首》作为中国五言诗歌的第一座高峰,从西晋至明清历来为后代文人墨客所钟情,并不断地被摹拟学习,留下了大量的《古诗十九首》拟诗作品。本文以明七子为例,对《古诗十九首》的拟诗进行研究。首先在界定《古诗十九首》拟诗的基础上,对明前的《古诗十九首》拟诗进行了大体勾勒。继而以复古运动背景下明七子的《古诗十九首》拟诗为基点,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入手总结明七子《古诗十九首》拟诗的意义与价值。第一章集中梳理了明前的《古诗十九首》拟诗概况,选取了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诗人的《古诗十九首》拟诗作品进行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诗十九首》拟诗注重文藻的选择和技法的创新,呈现出文人化的倾向。唐代《古诗十九首》拟诗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宋代《古诗十九首》拟诗成就相对较低。第二章写明朝中叶在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明代文坛爆发了由前七子领导的复古运动。在此背景下何景明分三个阶段完成了对《古诗十九首》从形似到神似的拟习,形成了自己的拟习特点。其他前七子成员的《古诗十九首》拟作在继承原作特点的同时,拓展了《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丰富了其艺术手法。第三章首先分析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产生的原因,继而论述了李攀龙的拟习历程和其拟诗特点,最后分析了后七子其他成员的《古诗十九首》拟诗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论元杂剧对《史记》的继承
作者:张小侠 日期: 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太史公司马迁创作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在精神与优秀的语言艺术不断哺育着后世文学,元杂剧亦不例外。而且因少数民族统治的元代社会文人社会地位较低、饱受压抑等原因,杂剧作家们对同样壮志难酬的司马迁有了一种心理上的天然亲近感,不仅选《史记》故事作为创作题材,更是继承了《史记》中直露无隐、不畏强权的批判精神、豪情慷慨的侠义精神与震人心魂的悲剧精神,且语言艺术上也是继承了《史记》中的精彩人物对话。而元杂剧剧作家对《史记》之继承,其目的在于以古非今与自叹身世。
从元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看元代社会
作者:刘方园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武汉臣的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不仅是一部描述家庭内部争端的家庭伦理剧,更是一部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社会风俗剧。元代小商人处境的艰难,宗族内部的财产继承制度,元蒙民族统治下的民族信仰,祭祀传统,以及一夫多妻制、赘婚制等婚姻状况,皆在剧中有所反映。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