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心学视角中的汤显袓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刘康宁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的美学思想以“情”为主,学界多将汤显祖的美学概括为“情本”美学或“唯情论”美学思想,并逐渐为其贴上了“以情抗理”的标签。但是,从其哲学思想特别是心学思想出发探究其“情理兼备”的一面。本论文的目的在于,从心学视角出发,通过汤显祖心学与美学思想关系的研究,明确汤显祖美学思想的完整内涵。第一章研究汤显祖的心学思想及与心学的关系。从客观环境论,汤显祖处在心学风靡的晚明时期。从主观因素论,他与心学人物有密切的思想交流。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汤显祖形成了以“心之自体”为主的心学思想,其中包含情理观、明复说、贵生说等思想。他在心学与理学的驳诘中确定了“身心合一、心为主宰”是为“正”的“心之自体”思想,发展了“情理兼备、自然生发”的情理观,提出了“明心复性、心性完满”的“明复说”,以及“众生可贵、顺性任情”的“贵生说”。汤显祖的心学思想与其美学中“情理”、“性情”和“身心”等多对范畴密切相关。可见,在研究汤显祖的思想时单论“情”而不论“理”或只论“以情抗理”而不论情理关系中情依于理的论述都存有片面之嫌疑。在其心学思想的指导之下,汤显祖的文艺美学和美育思想的心学特色也逐渐显露。第二章从心学的角度研究汤显祖的文艺美学思想。其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至情说”,与心学思想中的情理观密切相关。“至情说”体现在文学思想中就是在尊重文学规律的基础上抒发文学情感和想象。他从心学的万物之理中出发,对文艺中“法”与“变”之关系的有了新的理解,形成“通变”思想。汤显祖在艺术中将对情理兼备、身心保有、生命贵重的理想化为“梦境”,以求通过情感的自由飞升与天道相合,创造情理交融的审美境界,获得“情至”的审美体验。他受心学大师罗汝芳和李贽关于百姓日用之道、人欲观和本心等心学思想的影响,审美趣味趋向大众化、世俗化,讲真情、真气、真人,注重个体天性的保存,体现在文艺美学中就是尚真和贵俗的审美理想。第三章研究汤显祖的美育思想既注重情感教育又肯定礼义教化对个体道德提升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积极作用。在情感教育与礼义教化的关系中,汤显祖认为“情”为基础、“义”为种子、“礼”为工具。强调礼义发源于内心,不是外在的道德规范,而是内在的情感抒发,能够帮助复归本心的纯净状态。汤显祖也通过一些美育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美育效果。总之,本文从汤显祖与心学的关系及其心学思想出发,探究汤显祖文艺美学和美育思想中重要概念的相互关系及内涵,以求对其美学思想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袁宏道性灵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唐哲嘉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袁宏道是晚明美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万历时期,是整个明代美学发展的兴盛阶段,袁宏道深受晚明之际三教思想的影响,他吸取心学美学、禅宗美学和晚明文艺美学思潮,标举“性灵”美学大旗,从具体的文学现象上升到美学的主体问题。对审美主体、审美意识以及审美心理等作了深入的挖掘,进一步发扬了自然人性论美学思潮。由此,本文主要围绕袁宏道“性灵”美学思想下的美学命题和审美范畴展开,拟从四个部分来探讨袁宏道的“性灵”美学思想。第一部分是对袁宏道“性灵”美学思想的渊源探析,主要介绍其美学思想形成的哲学和美学渊源。具体来看,思想界主要是强调主体性、追求个性解放的阳明心学,特别是泰州学派后学李贽的“童心说”以及往生极乐净土的禅净合一佛学思想;至于文艺界则主要取法徐渭的“本色论”和汤显祖的美学思想。第二部分是对袁宏道“性灵”美学思想的核心命题“独抒性灵”的分析。通过对“性灵”美学源流的考察进一步明确地厘清了袁宏道“性灵”的美学内涵和内在精神。本章就其美学命题“独抒性灵”出发,从审美的主体—“真人”和审美的客体——“境”两个维度对其美学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可以发现其美学思想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三部分为“性灵”美学下的审美旨趣探析,袁宏道从审美意识领域出发,进一步建立了“性灵”美学下的审美旨趣。具体来说他从审美意识领域出发,深入挖掘“性灵”美学下的旨趣,由审美判断的标准、创作主体的精神、美学风格三个维度来阐释其对于文艺创作的思想。这三者共同组成了袁宏道审美旨趣的内在逻辑,首先由确立外在的审美标准到内在的主体精神,再由内在的主体精神到外在的美学风格。这一过程延续了袁宏道以“自然真情”为核心的美学旨趣,是对自然人性的追求和个性解放的引导。最后一部分主要介绍其美学思想的影响和意义。袁宏道在审美创作领域高举“自然真情”,这一思想反应了晚明以降的自然人性美学理念,因而对晚明以及清代美学和近代的审美旨趣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试论汤显祖的戏剧美学
作者:谭舒予 日期: 202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以往针对汤显祖戏剧美学进行研究,一般都体现在对相关文献言论表述进行梳理,没有深入的对逻辑结构、思想体系等进行研究。因此,为了能够体现出汤显祖戏剧美学的主旨,需要通过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确汤显祖的戏剧美学核心理论相关体系,实现四方的高度统一,明确汤显祖在戏剧观念上的成就。
从“狂狷”取向看汤显祖美学思想及其对《红楼梦》的影响
作者:张皓 日期: 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汤显祖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异于中庸的“狂狷”取向。汤显祖的一生, 是具有狂狷气质的一生。他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期望超脱的心愿注于他的戏 剧诗歌创作,使之呈现出以“狂”为主的狂狷本色。从这种狂狷取向来看,就可 见他的尚奇气、重情趣、借梦幻写人生等创作特点的共同本质,也可见他关注 女性、同情女性、倾慕女性美的不同一般的美学倾向及其对《红楼梦》的影响。
情与生:《牡丹亭》的道教文化内蕴
作者:王芳 日期: 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戏曲文学作品,因其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准、深邃的思想与人文精神内涵,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正因如此,学术界对于《牡丹亭》的研究,早已超越了文学的范畴,而是把其作为一部传统文化经典来加以审视和分析。本文拟从道教的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牡丹亭》的思想、文化底蕴。《牡丹亭》是一部以表达生命价值为主题的作品。它以“情”的概念为核心,通过对戏曲故事的叙事,艺术化地表达了作者生命观和价值取向。《牡丹亭》的“情”即“生命”这一思想主题,蕴含着深邃的道教思想、文化底蕴:首先,《牡丹亭》以“情”作为生命存在的本质,通过对主人公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描写,深刻描摹了作者关于“情”生命体验和人生价值指向。这种“情”的生命体验和观念,具有明显的道教生命观色彩。与儒家礼教抑制情欲的生命观不同,道教主张“情即自然”、“情性为一”,尊重和体认人的情感欲望的生命伦理属性。这对汤显祖的“情”论生命观具有深刻影响。其次,《牡丹亭》以“情”作为生命存在的价值向度和动力,通过对主人公杜丽娘因“情”而死,亦因“情”而生的情节描写,尤为凸显了其以“情”至上为生命价值观。作者借道教科仪——道场的形式,来具体描摹杜丽娘的死生转化过程;通过对道教生命仪式的艺术化处理,以及道教人物形象的刻画,充分表达了与道教相一致的“重生”、“贵生”的人文精神。最后,《牡丹亭》以“情”作为生命存在的美学基础,提出与儒家理学相反对的“理无情有”的美学观。作者不仅强调生命情感体验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而且提出了书写生命本真体验的文艺观。这种美学观思想,亦源自于道家道教所一向推崇的“自然”美学观。总体而论,《牡丹亭》不论在思想主题及其文本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上,都直接源自于道教思想文化的影响。从文化哲学的高度看,《牡丹亭》实质上是对道教生命观及其价值理念的艺术化和美学化表达。
论汤显祖的美学生命观
作者:杨剑明 日期: 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以"情"为标识的美学生命观的实质将汤显祖的戏剧理论及其创作实践,认识为明代中叶以来艺术的美学生命观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现实体现和历史延续,在于其美学实质是对戏剧作为艺术的美学个性的复归与张扬.如所周知,这不仅具有生发其自身独特的生存体悟和艺术理想的现实基础,而且,蕴藉着深厚的美学思想渊源和当时艺术世界特殊的美学情境.因而,更以其富于"乌托邦"色彩的历史超越性,鲜明地有别于基于封建伦理道德功利及其审美价值取向的讽谏说、教化说和史鉴说之类的戏剧观念及其它们的所谓戏曲创作.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