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徐渭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探析
作者:郑如琴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在晚明社会思想转变时期,徐渭文艺作品包含的狂放不羁、傲岸不群的思想意识具有引领时代精神导向的社会意义。本文拟分析徐渭书画文艺理论,进而研究其书画作品所具有重大的思想史和艺术史价值。
徐渭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作者:王培培 日期: 202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徐渭在书法与绘画的艺术创作中具有天才般的想象与应用,从其书画作品艺术表现上即可看出,艺术表现中的笔法、笔墨、节奏感等都兼具书法与绘画的艺术特性,以草书手法的跌宕奔放以及绘画表现的自然天成将其书画同体中个性及自然的艺术内涵深刻展现出来,对之后文人画家书法及绘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技法表现与创新理念共进下更需现代艺术文化传承传统艺术的根本,秉其特性,以此实现更多传统艺术文化价值的有效继承与发扬。
汤显祖“二梦”研究
作者:付红霞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在明代戏曲史上,汤显祖作品数量虽不是最多,但无疑是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戏曲家之一。提及汤显祖,世人多知其《牡丹亭》,而不知其“二梦”。“二梦”指汤显祖的传奇《南柯记》与《邯郸记》,作于汤显祖晚年辞官还乡之后。曾经有人对汤显祖在写成《牡丹亭》之后居然又写了“二梦”表示十分惋惜,甚至提出:即使汤显祖不写其他作品,一部《牡丹亭》就足以奠定他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不然。“二梦”并非《牡丹亭》的次篇,而是《牡丹亭》的继续和发展。从语言结构、思想内涵、现实意义、艺术成就等各方面来评价,“二梦”均可称得上是两部成功的传奇作品。本文将“二梦”放置在万历朝大的社会背景中,结合汤显祖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考察“二梦”的生成、传播,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以期获得对这两部作品更为深刻的认识。 论文主体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对汤显祖“二梦”创作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作一概述,主要论述万历年间传奇创作的兴盛,并简要分析其繁荣的原因,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二梦”正是万历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新思想异军突起下的产物。 第二章主要结合汤显祖的人生阅历来考察“二梦”,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坎坷仕途与“二梦”的情节;师友交游与“二梦”的价值取向;出世入世与“二梦”的思想倾向。总体来看,汤显祖在创作“二梦”的过程中,融入了众多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的人生体验。 第三章主要分为两方面来论述:一是将“二梦”与魏晋、唐、元、明各时期相同题材的小说、戏曲进行对比分析,以“二梦”对前人作品的因袭与创新为切入点,来探讨“二梦”的艺术成就。二是将“二梦”与汤显祖个人前期作品进行比较,对文本进行较为细致、深入地解析,从而体现出“二梦”更为成熟的艺术手法,以及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主要讨论“二梦”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以及推动其传播的多方因素,包括晚明刊刻业的发展、众多文人的评点、臧改本与冯改本的出现,以及“二梦”的舞台演出,尤其是昆曲演出。旨在通过传播的视角,更加充分地领略“二梦”的艺术魅力。
清初咏剧词艺术特色探析
作者:刘紫琰 日期: 2018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咏剧词是以中国古典戏剧为表现对象而创作的词,通过对剧本、演出和戏剧演员的题咏,表达词人的戏剧审美观念。《全清词·顺康卷》是我国词学研究中重要的断代资料,全面呈现清初词人的创作情况与词坛风貌,反映出清词与戏剧的互动状况,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郑廷玉杂剧研究
作者:张波 日期: 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本论文在回顾以往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郑廷玉生平考证、剧作版本、思想倾向、艺术价值及其作家在杂剧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元代古典喜剧创作早又有突出成就的著名杂剧作家郑廷玉,在古典文献资料中,对他及其本人作品的研究和记载不多。二十世纪中期开始,对郑廷玉的研究才真正的展开,一些著名学者如严敦易、庄一拂和傅惜华等都对其的作品进行过认真的研究。虽然他们在研究郑廷玉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郑廷玉一些作品中所提到的“宿命论”进行严厉的嘲讽和抨击。这也是很长时间以来郑廷玉的作品在学术界不被看好的根本原因。不过,伴随着中西方美学、艺术学的研究和文化的不断融合与渗透,我们在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范围也逐渐的扩展开来,对郑廷玉本人及其剧作思想内容、艺术价值的深入研究,对我国元代时期杂剧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对当代的戏剧影视编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细致的研究,我们知道:郑廷玉的杂剧元刊本在艺术价值方面充分体现了曲辞的“敦朴自然”之感,在思想内容方面也具有非常高的成就,其作品语言通俗易懂,含有大量的日常用语,而且只要是作品需要,随时就可以在作品中找到非常适合的位置来解释含义。并且宾白更加对作者天马行空的的想象力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在其全部的作品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对社会的丑恶百态的讽刺和批判,很少出现对某个戏剧人物进行赞扬或者褒奖。而且,他在作品中所传达出的讽刺和警示给人的心灵也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元代前期对杂剧的创作都是以剧作家为创作的主体,并且以戏曲作为表演艺术的还原为创作的类型。在这时期的郑廷玉剧作却能更为大胆的对人性灵魂的深处进行剖析,对广大人民最想说的话在剧作中进行表达,这样做就更为符合当时观众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当时郑廷玉的剧作获得了广阔的市场演出机会。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元代的末期。不过在明朝的初期开始,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变化和文人心态的转变,郑廷玉的剧作影响逐渐变得没落。近代以来,王国维、王季思、张大新等许多的学者又对郑廷玉剧作在艺术上的价值进行了肯定和关注。在本世纪初期开始,《看钱奴》这部郑廷玉的经典作品在著名作家苏卫东先生的不断努力之下终于又被搬上了昆曲的舞台,这对于元代杂剧文化经典的延续与传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从《介石书院图》看介石书院的兴衰——兼谈历史题材画的艺术价值
作者:朱敏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她不仅画面优美,令人产生愉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被人视为珍宝,而且其中的一些绘画,更蕴涵了当时社会的历史信息而为人们所重视。如我们所熟知的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龙凤人物》帛画;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因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