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萧士玮及其小品研究
作者:邹本芬 日期: 201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萧士玮出生于晚明时期,他个性率真、博学多才,小品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萧士玮在明末清初颇有文名,汤显祖、钱谦益等文坛名家都对其有较高的评价。然而,如今他的人名、文名都鲜为人知,这与他小品达到的成就极不相符。有感于此,本文通过阅读、校点萧士玮的全部文学作品,全面梳理其家世、生平、交游、著述的版本以及小品创作情况,以期还原一个在晚明文坛具有一定价值的小品作家的基本面貌,并力求给其一个相对客观的文学史评价。本文共有三章。第一章主要对萧士玮的家世、生平、交游进行介绍,揭示其小品创作的内外动因。萧氏家族既是官宦世家,又是书香门第,对萧士玮的影响一是矛盾性格的养成,二是多种兴趣爱好的培养,三是兼济天下的人生志向的确立。萧士玮一生经历坎坷,大致可以分为成长求学期、入仕为官期、退居休养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萧士玮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小品创作的内容和风格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萧士玮一生交友广泛,这对其个人生存状态、创作心态、创作理念、创作内容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第二章为萧士玮著述的版本考证,主要对《春浮园集》的存佚、馆藏、著录内容、版式特征、源流情况等进行梳理。《春浮园集》现今存佚情况、馆藏情况和各大目录书记载的内容有一定的区别,值得考证。著录内容方面,《春浮园集》在流传过程中,一共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清顺治十四年萧孟昉增刻了部分诗文,二是乾隆时期四库馆臣对《春浮园集》中的部分集子进行全毁和抽毁。其他各个版本的内容皆围绕这三个版本变化。版式变化方面,在收集到的各个版本中,《春浮园集》的版式变化不大。源流方面,《春浮园集》的源流情况较为复杂,限于有的版本已经散佚,难以做到系统的源流梳理,只能尽可能对其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断。第三章主要对萧士玮小品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坛地位进行研究。萧士玮小品的主要内容有园居悠游、读书修身、羁旅行役和忧国忧民四部分;萧士玮小品主要呈现出简洁瘦劲、萧散自然、雅俗共融三个艺术特色;萧士玮小品在文坛的地位主要经历了小有名气、蜚声海内、由盛转衰到现在知者寥寥四个阶段。鉴于萧士玮在小品文坛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今天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牡丹亭》结构艺术初探
作者:郭梅 日期: 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中国戏剧史上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问世以来一直为后人所传唱。而其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形象更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激赏的典型,其由梦生情、因情而亡、一灵不灭而又因情复生的爱情经历更是让后世的痴男怨女们为之一掬同情赞叹之泪。无论是与前朝还是后代的戏剧作品相比,《牡丹亭》都是佼佼者,其爱情主题和人物形象为历代学者反复研究,早已硕果累累。相对而言,有关《牡丹亭》结构的论述却不甚多见。所以,本文拟尝试论述《牡丹亭》的结构特色,以及其结构特色形成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
苏州昆剧服装艺术探微
作者:束霞平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昆剧作为“百戏之祖”,于2001年5月18日被宣布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代表作,是个承前启后的剧种。其昆剧服装与昆剧表演艺术一样,继承了宋元以来的 南戏和北方杂剧的传统,基本形成了以明代服装为主体,并逐步加以艺术化,且不分 朝代、不分季节、不分地区的、各剧通用的“戏曲服装”。在苏州昆剧服装的产生与 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明万历至清嘉庆期间,苏州昆剧及昆剧服装达到了兴盛期,其服 装穿戴规制相当细致、严谨,行当分工的基本格局也已定型。与此同时,由于处在苏 州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苏州昆剧服装在走向成熟之时,也逐步显现出了它的艺术特色, 即装饰性、表现性、程式性、象征性,并表现出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明末清初时事剧研究
作者:董云龙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在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中,时事剧为“十部传奇九相思”的剧坛带来了一股新风。时事剧是以当代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的戏剧作品,它具有时效性、轰动性、真实性等文体特点。时事剧在明末清初出现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是戏剧艺术成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当时“天崩地解”动荡社会的产物,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思潮都有密切的关系。时事剧不同于以往的传奇戏剧,尤其不同于历史剧,时事剧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把戏剧的描写对象由历史转移到现实的生活上,以其注重“实录”精神的创作态度,着力描写了当时人们的发现与觉醒,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除此以外,时事剧的“实录”特点还起到保存史料的作用。现存的时事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反阉斗争为题材的时事剧;第二类是以农民起义和市民运动等阶级矛盾为题材的时事剧;第三类是以清军入侵等民族矛盾为题材的时事剧。 文章分为五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定义时事剧概念,讨论时事剧的特征以及界定明末清初的起始等问题,同时概述时事剧研究现状。第二章《明末清初时事剧分类》,根据题材的不同,对时事剧进行分类而对其本事有所考证,以求更加直观地认识时事剧。第三章《明末清初时事剧的艺术特色》,通过对时事剧进行分析,认为时事剧具有“避实击虚”的叙事手法、特征化的人物塑造以及富有寓言性等艺术特色。第四章《明末清初时事剧产生原因探析》,通过对明末清初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归纳时事剧产生的外部原因。同时从时事剧作者的角度,分析其创作时事剧的主观原因。第五章《明末清初时事剧价值与局限》,辩证的分析了时事剧的价值与缺陷,以期唤起人们对时事剧的关注。
公安三袁传记散文研究
作者:刘玉 日期: 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传记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分支,自汉代发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些新变。这一时期,政教衰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心学广泛传播,文人开始自觉地反思前代文学,也开始审视内心真实的感受,创作出众多反应主体情思的传记散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公开反对复古派字句模拟的做法,强调“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映在传记散文创作上,他们喜欢选取社会上的一些狂人异端为传主对象,热衷于赞颂底层百姓的优秀品质。他们的创作在中晚明文坛引起极大轰动,文人竞相模仿,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公安三袁的传记散文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引言部分主要是对三袁的传记散文进行研究综述,简要介绍传记散文的发展和三袁的生平概况,并分析三袁传记散文历来不受重视的原因,以及二十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文人对公安三袁的重新认识。这部分的着重点在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对公安三袁的研究,包括对三袁生平、文学思想和散文的研究。第一章主要梳理传记散文的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在中晚明时期的新变。主要包括三节,第一节对“传记”二字进行释名并分类,阐明不同类别传记的特征和盛行时代;第二节将传记散文放在中国古代传记散文发展的历程中进行源与流的分析;第三节论述在中晚明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传记散文出现的新变。第二章主要介绍公安三袁的性格特征和文学思想,这对研究三袁的传记散文和分析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章以三袁的传记散文为主要的研究资料,分析他们不同性格的成因,并阐明其文学思想。第三章是三袁传记散文的主要内容。按传主对象的不同,分为亲朋好友传记、朝廷官员传记、狂人异端传记、底层百姓传记、商人传记和女性人物传记,并分析三袁传记散文在传主选择和思想价值等方面的不同。第四章是三袁传记散文的艺术特色。从叙事、写人和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他们文章的艺术魅力,并分析三袁文章在遣词用语、写人侧重点和主观情感涉入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最后的结语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阐述公安三袁传记散文的时代价值,并分析他们文章的不足之处。
汤显祖散文研究
作者:苏彤彤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汤显祖在晚明社会动荡、复古文风弥漫之际登上了文坛,他的散文作品是明末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汤显祖的散文观经历了变化,他早年倾慕六朝文风,中年标举宋文,晚年倾向于“馆阁典制著记”,在散文理论上的贡献在于他的“言情”说与“抒性灵”。然而总体上,他的散文观体现出一种折中态度和调和性。在散文创作上,汤显祖的抒情小赋、大赋和一些讽刺赋别具特色。他的尺牍作品,对政治的关注是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便是一些论文论学的书信较有特色。汤显祖的序、记、题词等其他散文作品也十分优秀,值得后人对其研究。汤显祖散文的艺术特色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的作品情理兼容、情趣理趣相得益彰。其次将八股文写作的范式引入散文,注重章法。第三,在语言方面做到雅俗共赏,对文雅与通俗的分寸掌握的恰到好处。最后,他的散文以小文为主,创造了一种小文体制。汤显祖的散文观和散文作品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批判地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派的观点,与唐宋派相呼应,启迪了稍后的公安派的散文创作,在散文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