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结构的转换——唐代小说与后世戏曲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国赋 日期: 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唐代小说以其独特的情节结构、高超的艺术成就引起元、明、清戏曲作家的重视 ,它在后世戏曲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改编之作。就结构艺术而言 ,唐代小说与后世相关戏曲作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于三个层面 ,即 :线状结构的不同、“戏眼”的设置、“贵剪裁”与“密针线”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小说在元、明、清戏曲中的改编现象
中国戏曲发生于巫傩歌舞考:兼论《九歌》所具戏曲形态学之价值
作者:于质彬 日期: 199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一中国戏曲是怎样发生的?明程羽文为沈泰选编的《盛明杂剧》作《序》写道:“曲者歌之变,乐声也;戏者舞之变,乐容也。”清吴伟业为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作《序》时,表述说:“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中国的古代歌舞始于何时?根据典籍记载,约于五六千年以前...
简论清廷禁毁戏曲的民族主义色彩
作者:孙建杰 日期: 2011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清代满人为了消灭汉人的反满情绪,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以武力镇压的同时,力图从文化的根源上剿灭汉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因此,清人禁戏在以往维护伦理纲常、道德教化需要的同时,更将浓厚的民族主义渗入其中,形成了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严禁戏曲这一大特色。
何来歌舞“掩”故事——戏曲创作颓势谈
作者:乔嘉瑞 日期: 2005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剧文本创作,是戏剧艺术赖以发展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戏剧文本创作,有着贴近实际,倡导风化、弘扬正气、鞭达丑恶、演义历史、古为今用、追求奇巧、引人入胜、注重文采,雅俗共赏等优良传统.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样,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大厦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和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同时,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戏剧文本的创作,在元明清时期就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发展,是薪火相传,延绵不绝的,其中,经典的传承,尤为重要.纵观近现代中国戏剧发展的概况,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中的经典范本,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剧坛和有出息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剧作家,这些剧作家一方面植根民众、向生活学习,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了元杂剧、明清传奇的优良传统,潜心剧作、精心构思,在各自不同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奉献出了堪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相媲美的优秀的戏剧剧本,如成兆才的<花为媒>、卢胜奎的京剧系列三国戏、陈墨香的<玉堂春>,郭沫若、田汉、老舍、曹禺的戏剧剧本,翁偶虹的<锁麟囊>范钧宏等的<杨门女将>,阎肃的<江姐>,魏明伦的<四姑娘>,郭启宏的<南唐遗事>、陈亚先的<曹操与杨修>、孙月霞的<画龙点晴>、隆学义的<金子>等等(优秀剧作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这些剧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延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北戏曲 唱响九霄
作者:曹淑敏,周长存 日期: 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河北省京剧院 新编京剧《响九霄》连获大奖 “戏是我的天,戏是我的魂,戏是我的梦,戏是我的根。脉搏里附着京胡韵,心中跳动着锣鼓音,梦里魂里都是戏,我是一个戏中人……” 2008年春,河北省京剧院创排的新编京剧《响九霄》在省会石家庄市人民会堂与广大观众见面。这出戏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河北省京剧院院长裴艳玲担任主演。该剧讲述了清末著名艺人田际云(艺名响九霄)用生命的投入进行的艺术探索和改革,他将二黄引入河北梆子剧目,进行了“京梆两下锅”的大胆尝试,使已呈萧条之势的演出市场出现了勃勃生机。在国运危急的关键时刻,他以演戏为掩护帮助维新变法运动,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爱徒晓霞为掩护响九霄不幸身亡……响九霄孑然来到晓霞孤零零的坟前,为深恋自己的孤魂唱了一次“堂会”。荒郊野外,大雪纷飞,一曲千古绝唱感天动地!哭罢,他愤然出走,去追寻理想中的艺术绿洲…… 此剧采用了“戏中戏”的表演手法,裴艳玲除了扮演响九霄外,还在“戏中戏”中扮演清水花、武松等不同的人物形象,一生尽演须眉的裴艳玲在剧中首次以仙女扮相登台亮相。 开场时的人物、道具、背景等将北京天桥的热闹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插图版画与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播
作者:赵春宁 日期: 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戏曲题材版画是中国古代版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周心慧先生《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考略》一文评价古代戏曲版画说:“在中国古版画艺苑中,戏曲版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株奇葩。无论其遗存数量之多,镌刻之精,拟或艺术价值之高,皆胜其他题材版画一筹。”①戏曲题材版画以戏剧情节和人物为主要表现内容,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独具匠心的构图来表现主题。相对于其他题材版画,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明清时期版画的各个流派如建阳派、徽派、金陵派、武林派等在戏曲题材版画中也都有表现。从表现形式上说,有的着重表现人物,类似人物画;有的注意背景刻画,以凸现曲辞意境,还有的把重心放在情境场面描①周心慧《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考略》,《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绘上。即使是同一部戏,不同的作者表现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书籍插图是古代戏曲题材版画传播的最主要媒介和接受的最主要途径。叶德辉《书林清话》有云:“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①图书与版画插图并重,文字与图画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不仅促进了古代戏曲版画的繁荣和发展,也为戏曲故事的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古代戏曲插图版画的发展...
上页 1 2 3 ... 4919 4920 4921 ... 4934 4935 4936 下页 尾页 跳转至:第跳转